分享一份个人的书单吧,这不是一个专业性的书单,就在我个人看过的或者接触过一点的书籍中选了一下~
我看书一般是以有趣为主,即使特别牛批的书,看不下去我也不会勉强。比如闻一多的《古典新义》,买错了版本,竖版+繁体字,一看就傻眼,放在书架上落灰了就;再比如章太炎的《国学讲义》,是在太高深,平时看书太少的话很难看进去,也放弃了;还有一些价值观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也不会勉强自己去看,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一眼就弃了~
下面进入正题~
《神话与诗》(闻一多)
说到闻一多,能联想到的大概是《七子之歌》啊,民族气节啊什么的,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里,讲到图腾、上古神话、青铜器上的纹饰时,其中引用了大量闻一多先生的考证,然后我就发现了宝藏!
闻一多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很有意思!我就顺着找他的作品,然后挑着感兴趣的买来看。
其中这本《神话与诗》是我最感兴趣的,书很薄一本,一共不到20篇论文,大致分为两个板块:
一部分是以神话为中心,对古代文化进行一系列的考察研究;一部分是以《楚辞》为中心,对先秦诗歌做考察。
闻一多的观点是,把神话作为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学的源头,考证部分也很仔细来做的。
我自己对神话那部分比较感兴趣,《楚辞》没有仔细看,就只说说神话。有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
比如说神话传说里经常出现的延维(又叫委蛇)这种生物,是一种两头蛇。但这种蛇实际上就是正在交合的两条蛇缠在一块了,有传说是伏羲和女娲,当然也可能是在打架,老百姓没见过啊,以为是新物种,一传十十传百,这种交配的状态就被当作罕见的物种记录下来了。
其实由此可以看出《山海经》里常出现的一个头十个身子的鱼、一个身子六个头的鸟,基本上都是普通的鱼和鸟凑一块了,被当成了新物种。
再比如说关于越人断发文身,是一种图腾崇拜,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断发文身下水的时候方便自己的老祖宗——龙认出自己,防止自己被水吞了。
还有关于屈原身份问题的探讨,可能这位大诗人大爱国者并不是什么正规的大臣,只是统治者身边养的文学弄臣,那时的屈原、宋玉之流,日常的工作就是吟诗作赋,供王侯一族取乐消遣,而屈原小哥不甘于只是每天做做诗,而是想正正经经劝老大好好治国理政,这不就搞得统治者烦了他,于是那篇表示自己冰清玉洁《离骚》横空出世。
……
这薄薄一本册子,写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下面贴个目录,很直白就能看到说了些啥,对于神话源头感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
《诗经》(周·佚名)
对先秦民风感兴趣的,《诗经》不能不看!对高水平骚话感兴趣的,《诗经》不能不看!提升文学素养,看《诗经》!提升气质,看《诗经》!《诗经》不只是装B利器!看完是真的牛批!
我很久以前就开始看这本了,有时候抄一抄,但是这几年都没看完,一是太多了!华丽丽的句子多!大量典故,大量风情,大量生僻字!
看《诗经》其实没啥经验,可以作为一辈子的读物,抽空就翻一翻,没事儿背两句,不做研究的话大概看看熏陶一下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体验:
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一般就是这个篇章里最动听的了,比如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是《桃夭》里面最惊艳的一句,贴个原文你们自己感受一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里面还有大量关于生殖崇拜的篇章,上面的《桃夭》其实就算,再给大家列一篇《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故宫里有一道“螽斯门”,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寓意多生孩子。貌似后宫的女人们很喜欢到螽斯门拜拜,怀上龙胎好撕逼。。。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还有鸠占鹊巢这个成语。
现在的意思是大概强占别人的地方,不是什么好词。
不过在《诗经》里的意思却是,女孩子嫁到男方那边一块过生活,这叫做鸠占鹊巢,没有强占的意思。
也贴个原文: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总之,《诗经》内容极丰富,华丽浪漫只是冰山一角,里面有大量当时社会生活的痕迹,有劳动与爱情、有战争与徭役、有压迫与反抗、有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周代社会生活的样子全在里面了。
《山海经》(先秦·佚名)
《山海经》我有太多要说的了!先说我是2015年买得书,能够完完整整看下来是三个月前的事情。这本我断断续续看了4年。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内容涵盖了:
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识;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远古神话和寓言故事等。
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均有记载。
当时是因为突然想起来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面提到过,《山海经》的小人书是他小时候贼喜欢的读物,里面奇奇怪怪的事物特有意思。
然后我就去搜《山海经》的介绍,都夸得神乎其神,有趣到不行!
等我买到手,我发现,我上当了!里面的字儿我全都不!认!识!三个小时都看不完一个段落(嗯,一个段落不超过100字),关键大部分字字典上都查不到!
自己买得书自己含泪看,看得时候苦逼,看完超爽,因为一直在看生僻的字,所以现在我看《世说新语》这样的书籍障碍很小,不必一点一点查,很多东西自然记得。
打个比方,《世说新语》里出现过很多次麈尾(类似于道士手里拿的拂尘)这个词,现在我一看到就知道麈的读音是zhǔ,是鹿一类的生物,麈尾大概就是某种鹿形动物尾巴上的毛做得。
《山海经》里出现过大量鹿字头的生物,基本上都和鹿有关:
麖(jīng)是一种黑色的鹿。
麂(jǐ)是一种长得像獐(小型鹿科动物)小鹿,体型比鹿稍大一些。
麝,我们对这个最熟悉的估计是宫斗剧里能让人不孕不育的“麝香”,麝也是也是一种外形像鹿的生物。
……
其实整部《山海经》的叙述方式特别简单,基本上是一座山头一批生物,矿物,各种现象,地理环境等。有时候还涉及一些上古神祇的记载。
贴一个原文(书的第一段),做个解析,大家大概就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ǔ)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shēng),食之善走。丽麂(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在这一段中,
地理环境方面,涉及了一个山系(鹊山),一座山头(招摇山),一片海(西海),一条水域(丽麂水)。
生物方面,涉及到3种植物:祝余、迷穀、桂树,1种动物:狌狌。
还有非生命物质,育沛、金、玉。
而且作用性状说得清清楚楚。祝余,长得像韭菜,吃了永远不饿;迷穀,拿着它不会迷路,植物指南针;狌狌,白耳朵猿猴,吃它一块肉能日行千里;还有育沛,带在身上治病。
单说一下迷穀(gǔ),前几年大幂幂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白浅总是迷路,身边有个叫做迷谷的小仙+仆人,就给了它一根迷谷枝,指路用,迷谷枝应该就是源自这里的迷穀。
其实整部剧或者说原著小说,拿了太多山海经的元素。白浅的原身是九尾狐,统辖的地方叫做青丘,这基本上是《山海经》里的原文了: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huò)。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关于《山海经》里的异兽,我在很久以前做了总结,按照每个山系做的,放在了另一个专栏里,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看,专栏很杂,啥都有,需要略微翻一下才能找到~
再补一点关于神仙的,我们在各大电视剧里看到的珠光宝气、母仪三界的西王母,在《山海经》里是这个长相:
原文: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ennn……大概是个头戴玉胜、披头散发的豹子精吧。。。。
当然不只是西王母哈,里边儿的神仙基本上都是怪兽几何体,好几个头的、好几个身子的、外形呈现龙虎蛇羊的特别常见。
《搜神记》(东晋·干宝)
《搜神记》是一部小说集,记录了一些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神奇怪异故事。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记载了大量神灵怪异的故事,想象力特别强,故事性也很强,好好读会很好玩。
这部比《山海经》好看很多,更倾向于《聊斋志异》风格的,轻松一点,也有故事性。
不过直接读古文的话建议找一个好一点的版本,我之前买的版本太烂了,行间距特别窄,字体的颜色也很劣质,还有纸张和排版都不行,看着和盗版似的,我看了几个故事就看不下去了,总是怀疑注释有问题。
目前还没有买新的版本,不过一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问题都不大。
《搜神记》分享的干货不多,一是因为太久以前看的了,最重要的是看的时候不怎么用心,而且没看完。
但是不耽误这是一部十分有料的小说集哈,认真看收获会超多!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哦豁!这本是我目前在读的,不过因为要考一个其他方面的证书,内容太多死活看不完,所以大概有两周没碰了。
但是不耽误给大家推荐这本,而且写这个帖子的原因也是有人在我的“大嚼世说新语”专栏下面提出给个书单,然后才有了这个巨难读的书单。
《世说新语》主要以魏晋名士为主角写得系列短篇小说,详细来说应该是记载的东汉后半截到魏晋时期。
一共分了36个板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看着就挺多的吧,反正我看的时候很头大,不过每个板块的容量也不一样,有的板块能有一二百个小故事,有的只有几篇。
但是只要你死磕完第一个大板块,你就会发现这本书还是很好读的。
读完很快就会发现,魏晋这时候的人有事没事喜欢聊天瞎扯开辩论会,嘴皮子溜的基本上都能贴个名流的标签。
还有喜欢玄学的很多,玄学这个词比较玄乎哈,简单点就是道家老庄的思想占主流,所以说想要看好这本书,最好辅助读一下老庄。
另外有些流派也常常登场的,比如孔子的儒家,还有佛家那一套在其中也提到很多次,有几个高僧是其中的常客,比如支道林什么的。
哦对了,其中的一些典故会引用《诗经》里的内容,这个没得说,《诗经》的地位在孔子老先生那时候就是极受重视的读物,作为读书人,先不管其他,诗三百必须好好背。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人物名字特别难记!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称呼!有个名字,几个绰号,几个官职名,还要来自哪个地方,谁的爹谁的儿,总之这一些都可能代指某一个人,换一篇换个名字。
比方说我们最熟悉的王羲之,你可以叫他王羲之、王右军、王逸少、王会稽……
所以说,要想把这本书读顺溜了,先把名字记熟搞清楚!
另外,可以结合《晋书》来看,里面同样的人,同样的故事背景,在这两本书里会有不同的记载,当然《晋书》会更准一些,毕竟是史书,《世说新语》就是小说,杜撰得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