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姨和四姨的孙女朵朵来家里做客、暂住。
现在正值暑假,儿子与朵朵年龄相仿,每天一起玩,开心得不得了。
昨晚晚饭后,我提议带两个小朋友到楼下去玩儿,妈妈补充了一个前提条件:首先完成当日的钢琴作业。这个前提条件的设置或设置方式带着威胁或交易的成分,这或许为接下来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儿子听到我的提议首先是举双手积极响应,朵朵也是。随后听到妈妈补充的条件,儿子立刻表现出不满。针对不满进行短暂的心里活动后,决定采用拉上朵朵一起弹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我听到妈妈的补充的同时,在心底里也不自觉地泛起了一丝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来源于我小时候妈妈的管教方式带给我的习惯性情绪,但这种情绪竟然在转瞬间被我无情地压制下去,似乎从未出现过,我与儿子在此事上产生共情或达成同盟的概率在此时进一步变低,这为我和儿子接下来的冲突进一步奠定基础。
面对儿子的行为,我直接采取了评价、对抗的处理方式。告诉他,如果想让朵朵与她同时弹琴,他需要负责教会朵朵弹琴,这样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将进一步推迟出去玩的时间。儿子带着情绪同意了,弹琴的过程中,果然在有意无意地向小伙伴发泄着自己的不满。看到这样的迁怒行为,我愚蠢地采取了进一步的对抗式管教。结果冲突进一步升级。。。
失败的感觉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