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在路上成了这一年以来的常态。两点一线的上班下班生活,每天一尘不变的工作内容,闲暇时间忙着上各种线上课程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46岁再度背起行囊闯荡天下,心里的兴奋和期待一点不亚于当年25岁奔赴上海学习语言远赴德国留学的时候。
只是,此次虽然孤身上路,身后却是一家老小温馨的欢声笑语,我的行囊虽小,我身后的担子很大,依旧是孤身在外,可我的心早有归属,好像在心底有个缓冲垫,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是你漂泊疲劳后的港湾。
记得曾经的我,从大学时代就开始背井离乡甚至远赴海外,那些年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在哪里都是流浪。是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流浪,即便是上大学之前,这种感觉应该是从父母亲离异之后开始越来越强烈的。
我并不是孤儿,为什么心中充斥着流浪这个感受,现在,已经拥有一儿一女的我非常清晰的找到了答案——之前的家没有爱,也没人爱我,它虽然是个家,可它只是个物理的场所,甚至是给我制造痛苦的地方,我不仅不留恋向往,我更害怕更要逃避那里,我想要忘掉与之有关的一切,那个时候,把它当作我的家,我走在路上永远感受到它无比沉重的压着我的双肩,拖慢我的步伐,甩也甩不掉的沉重和压力,忘也忘不掉的痛苦和折磨。
所以,有些人拖家带口却身轻如燕,有些人,孑然一身却负担重重,步履维艰。
如果我们都是普通人,那家庭的温馨有爱或者内心的安全感对我们奔走在社会上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愿你能被人温柔以待尤其是被家人。
两到三周一次上海—青岛的往来奔波,和孩子家人的短暂相聚,又匆匆投入在大部分的工作当中,被各种杂事和专业性挑战所淹没。
刚刚扛过两个演讲报告,接着又面临方法开发和新的研究设计的压力。
有时候真的想不要那么难为自己吧,可是又不想轻易放弃。
今天又要赶轨道交通,一个下午,即到青岛。一出站,进了青岛地铁,这次突然感觉到身高差,青岛的男生女生普遍比上海的高啊,一进地铁就感觉自己被淹没了,再看看青岛的年轻男女,也很精致,男孩也都爱带各种时尚的小帽子,有渔夫帽,有贝雷帽,各种年龄的人都爱带帽子,春天青岛时装少不了帽子。青岛男子外在看上去更有男人味,也更热情,爱帮助别人,有北方男子特有的大男子主义味道,例如,他们在外面比较喜欢帮助弱小,照顾老者,总会显示一种宽容厚道。他们大多数高大伟岸,面容端庄,看上去宽厚纯朴,给人很好的印象有很好的亲和力,对待陌生人也热情随和,这些亲切厚道的待人接物,总使得周边的氛围好像有一股温暖气息洋溢四周。但是,有个小问题不得不说,这并不代表他们在家也都一样这么热情随和,万一在家是个甩手掌柜的也不一定,这也是北方男人大男子主义的某种可能哦。
南方男人,虽然缺少了这种伟岸、高大、宽厚、阳刚之气,但是南方男人又是另一种风情。南方男人大多说话也都比较温柔的,有些温柔的男性,连眼神中也透露着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洞察,比如上海男人,很多就很懂得娇惯女人,他们懂得欣赏女人的风情万种,理解女人的娇羞妩媚,包容女人的刁蛮任性。
而上海女人也真的喜欢撒娇,懂得发嗲,柔声细气,吵架也让你难以对她真的记恨。青岛大嫚儿就不同了,她们的温柔不是放在表面,外表更飒爽大气,她们的温柔是对家庭的专一和奉献。两地的方言也很能突出这种不同。
上周去了久违的广州,又完全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
只可惜,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太大,人们都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掩饰自己的真我,猎人和猎物傻傻难分清楚,否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性,外加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习惯,让各地方的人又有某些共性,在这些个性和共性的混合下,才更让一个一个人多姿多彩,演绎更多美好的人间烟火。
双城记,轨道奔波,在忙里偷闲的时候,也是体验不同生活不同人文的好机会。这些切换,让我有机会看到更多行色路人,让我有更多的想象和好奇,我喜欢感受这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