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主席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关心
柴锡贤:1956年4月,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不久,毛主席又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此形势下,各个地方都纷纷提出来“农业三十条”等。上海市城市规划领域也提出了“十二年规划”的概念,主要成果就是《上海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案》。
这个规划成果的草稿是我起草的。1956 年秋,在上海市委进行讨论的时候,上海市规划局副局长后奕斋同志带我一起去参加了,并让我做会议记录。当时,上海市委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有好多位书记都参加了。
我记得,当时上海市委的第二书记陈丕显曾提出,这个规划草案缺乏明确的方针,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个方针,如果没有方针什么事也做不好。后来,我们就有了“适当扩大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在可能条件下发展闵行等卫星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方针。
当我们汇报到“要把上海建成为工业向高、精、尖发展,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环境优美的特大城市”的时候,当时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以上海老地下党员的口吻说:你们的话不要讲得太满,上海这么多人,这么拥挤,怎么搞“优美城市”?到 1967 年能实现吗?柯庆施这位领导很早就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说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有一条马思南路(今思南路),这条马路确实很漂亮,两旁都是两三层的别墅,行道树绿茵深深,人们经过那里的时候,还可以听到从别墅里传出来的悠扬的提琴声或者钢琴声,那才叫优美呢。他对我们说:这种情况,十二年后上海能做到吗?话不要讲得太满。他这么讲了以后,我们就不讲“优美城市”了,改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美丽城市之一”。
在那次讨论会议上,当我们汇报到上海应当建设闵行等卫星城市时,柯庆施同志很兴奋,就插话对我们说,毛主席曾经找他个别谈话时说:过去有个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曾提出过“花园城市”的理论,你们上海也可以考虑,可以组织人研究一下,如果写出来文章,我让《红旗》杂志(当时党中央的理论刊物)给你们登(图1-38、图1-39)。
毛主席提到的英国人就是霍华德,他写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是城市规划界的一份重要规划名著。大家听了柯庆施同志的讲话以后,也都兴奋起来:毛主席真是知识渊博啊!在解放初期的时候,很少有人提到空想社会主义和“花园城市”这些理论,很少有人了解。可是毛主席就很关心,特别是对上海,还跟柯庆施这样讲
当时,柯庆施同志还对大家讲:你们可以组织几个人写文章。但是,当时柯庆施同志并未明确指示由谁来具体研究。再加上1950~1960年代不断搞各种运动,我们城市规划局里也没有人组织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到现在为止,上海已经搞了不少卫星城(图1-40),有的已经达到花园城市的标准,但有关理论文章还没有人深人地写。
李博士,你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你能关心关心我们上海的卫星城和花园城市建设,这是值得一写的。
访问者:谢谢您对晚辈的厚望。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写个试试看。
柴锡贤: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用实际的行动体现了卫星城的格局和“花园城市’的面貌,但是,上海却很少注重理论研究。上海市规划系统虽然搞了很多的城市规划,也得了不少奖项,但是,理论上有分量的文章却很少。在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提高,我认为很有必要。
所以,我今天特别要讲一下这一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要跟空想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看看两者发展的一些轨迹。当年我听了柯庆施同志的讲话,知道毛主席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关心,这个情况我一生都记得。
还有一件事,也体现出毛主席对上海的关心。据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戏问上海的领导:上海以外还有“下海”,你们知道吗?实际确实如此。在上海市虹口区提篮附近,今天北外滩的规划区内,有一条海门路,其对景点即今下海庙所在地(昆明路73号),那里以前就是上海的“下海浦”(浦的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1980年代,按照当时的道路系统规划,下海庙位于海门路的延长线上,人们认为从交通规划的角度看似合理。但是,从历史保护的意义上讲,保留“下海”这个域名是有特殊意义的,所以,在上海市规划局孙平副局长等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修改了道路规划红线,把下海庙给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