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肉刑,是指那些残害贩人肉体,使其遭受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的刑罚,具体可大致分为五类:黥、劓、刖、宫、大辟。
看过《水浒传》的人会对书中众多英雄好汉最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情节记忆深刻,而很多英雄在上山之前都是蒙冤获罪的,所受到的最多的刑罚也都是黥刑,比如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他们的脸上都被刻上字,表明他们的囚犯身份。这种刑罚主要对犯人的心理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古代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无法激光洗肤,他们大多只能顶着这个耻辱的标记生活一辈子。
然而,宋代的黥面是用针将字刺在犯人面颊上,所受到的肉体痛苦相对较轻,主要是针对其尊严上的侮辱。但是在尧舜时期,南苗之地就已经有这种黥刑的记载了,那个时候行刑的工具是刀,犯人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让刀直接在脸上刻字,刻完后还要涂上一层墨汁。
黥面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酷刑,有些犯人受黥刑之后做了奴隶,看守城门,做苦役,因为施刑的地方在人体的显著位置,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会逃跑,因为就算逃跑也会立刻被人认出。
晋代时,黥刑主要针对企图逃跑的奴隶。如果哪个奴隶试图逃跑,抓住一次,在两眼之上刻字,抓住两次,在双颊上刻字;抓住三次,在两眼之下刻字,所刻字的长度超过四五厘米。
面部是人体神经的密集区,而双眼四周又是整个面部神经最密集的地方,且面部的肌肉较身体其他部位薄,因此刀锋刻下去很容易达到人的颅骨,再加上行刑时,施行者没那个耐心把字刻得好看一点,受刑的人又因为痛苦而胡乱挣扎,刀锋不稳时扎瞎一两个奴隶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就算是受刑人挺过了施行过程,也大多死于伤口感染。
唐代段成式的兄长曾在出游时捡到一块人头骨,上面有淡黑色的逃走奴三字,可以断定这就是前朝受到黥刑的奴隶的遗骨,由此可见黥刑之残酷程度
黥刑如此痛苦,在肉刑中却算是最轻微的惩罚了,比黥面严重一点的是劓刑,也就是割掉犯人的鼻子
夏、商、周时期,劓刑和黥刑一样是一种很普遍的刑罚,周代时很多遭受劓刑的人被发配到边疆戍守,而这些没有了鼻子的人也大多不愿再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他们基本上在边疆苦寒之地度过余生。
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孙膑,就是遭受膑刑,也即刖刑,被同窗庞涓挖掉膝盖骨,因此得名膑。
在肉刑中,仅次于大辟之刑的就属宫刑。宫刑是一种以剥夺男女生殖权利为目的的刑罚,男子去势,女子幽闭,其中尤以男子去势残酷。
古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