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07
不正思维不正问研讨会-1
一、课堂内容总结
1、提出问题:首先新来学员的自我介绍,当谈到为何来此学习时,发现大家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用概念模糊了行动。为何会如此呢?就是目标不清楚,不明确,或者说没有目标。
2、明确读书的目的:这是不正思维不正问这本书的研讨会,既然是研讨会,那主角就是这本书,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来一起读这本书,那要读这本书,这本书是有售价的,而且不便宜,360元,要学习此书前,是不是先要拥有此书。那什么来促使你分析,判断是否要购买此书呢?
那么在不明白书的内容前,一般会从两方面考虑,
1)价格的判断:目前我国市场上价格贵的书主要有以下几类:工具书、专业性质的书、教人挣钱的书或具有收藏价值的书,无论是怎么分类,都是能助我彰显我能力,让人嘚瑟的书(包括技能和财力)。
2)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和我观点相符的书,这里注意,要顺我心和我意。
读书的目的呢,也是从两方面来衡量:
1)提高既能
2)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这是一般对书的分类而我们呢,把书分为两类
1)增强能力的书:涵盖前面提到的两类
2)提高觉力的书:就是开发思维边界,扩宽思考的维度,
《不正思维不正问》这本书就是将能力与觉力结合的书,通过这个书可以开发觉力一提高能力,当然也有通过能力的培养洞穿觉力的(多为牛人)。
3、明确读书目标的作用:
1)目标明确,提高效率:有目标计划指导下的行事的不同,这就叫锁定所缘
2)不同的解读结果:每个人有自己的知见,对同一件会有一系列不同的联想。那用什么来判断这个联想,这个结果的正确与否呢?
3)如何解决:1)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2)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不明白,都是在自己的格局里抓取,不能
打破自己的格局,仅是增加自己的浮华。
3)检验作者的观点:怎么检验?结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去看这个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这个普遍性有多宽、多广,是否能适用与一切时间与空间。
4)信赖:经过校验后,如果适用,就会产生信赖,才会放开接受并行动。
这个解决的过程,就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就是觉力与能力转化的过程。
能力与觉力的转换,包括2个方面:
1)能力:技能探索出规律,所以要提升能力
2)觉力:规律开发能力,所以觉力要开发
而且这个能力与觉力,要不落在两边,,结合客观的实际情况来客观分析,平衡觉力与能力。
4、读书的路径
理论
实践
第一步:阅读:文字内容、信息的接收,获得见解
第二步:摘抄:有选择的接受,要摘抄的内容一定是对你有触动的,或感动、或冲击
第三步:疏理:就是思考,观察、信赖、落实、检验,去伪存真(验证普遍性)
第四步:总结:复制转换有效信息,惯性的形成、确定,反复落实。
这就是从文字形式转变为意识形态、思维模式、以及惯性培养的形成的过程,从意识层面转换为行动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
5、读书有效转化的方法
生命:什么是生命,我们的惯性就是生命,,惯性构成了生命,这个惯性包括了思维和身体的惯性。生活就是一场修行,只是结果的导向不同,向上或向下,而这个结果是因为惯性的方向与方法。这是由因果的必然性决定。
所以想要改命,命可不可以改?怎么改? 惯性的导向不同,结果就不同,因此明可以改。怎么改,明白因果之间的必然性。
怎么加速改? 四预流支
1)获得资源:得闻见地 亲近善男子(亲近善知识)
2)反复学习与落实 听闻正法(多闻熏习)
3)意识形态形成 内正思维(如理思维)
4)有效信息的转换 法次法向(法随法行)
二、学习心得
在整个1.5h的讲法过程中,虽然佛法的法语在课程结尾时才抛出了四预流支的概念,但在前面非佛的讲课中,已将法义融入到了这些看似与佛不相关的语言中,这需要对法义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当然,对于能理解的人自然能理解,不能理解的人只能看热闹了。在整个讲法的过程中,大人与学员的互动也很精彩,但是发现一个技巧就是大人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对于对方的观点是先肯定的,不会直接驳斥对方的观点,而是在先肯定对方的前提下,找出对方论点中的问题所在,这个问题不是对或错,而是局限在哪里,还可以拓展到哪里?同时不停的赞赏提出不同观点和问题的人。而这是我缺乏的,在课程中,很少去称赞学员,而是去点评学员的反馈,这反应自己已把自己和学员放在了不同的平台上,是去俯视学员的,把对佛法的了解拿来当作了彰显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