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感受需要被看见。
(二),着急。最容易破坏主体性,越急他越慢,越控制他越被动。
(三),调整孩子的教育(学习)动机。动机不对,会产生偏差。例子:学习比喻成吃饭~饿~食物(需求对象)~怎么吃(多样的食物)~父母提供什么食物~把孩子的饥饿感引导对象上。
(四),通过修渠的方式,引导到学习上。建构学习环境、群体、方式。吃食物不是因为你饿而吃,是为了我的愿望而吃,此动机容易异化。
(五),真正要解决的,不是孩子不学习的行为,而是导致他这一行为的原因(看不见的手)。
(六),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需要足够的经验。孩子的兴趣点,不是跟着有“多重要,多有用”走的,是跟着内在动机走的。我们帮孩子梳理逻辑,协助孩子解决眼前的问题,在经验上必须孩子自己去尝试。
(七),人的基础知识,决定能往上走多远。好比:盖房子,地基打多深,决定能盖多高。 孩子能想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代表能做通。经验上需要有人呵护,有人陪伴,鼓励孩子去尝试。 爸妈端正教育动机,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教?孩子为什么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