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乡下约人请客是有礼数的,就是有一些潜规则。
怎么通知人家?先大人们口头告知,那天那时请你喝酒;到了那一天,派家里的孩子早早去叫一遍;菜炒好了,是喝酒时分了,再派孩子叫一遍,甚至大人主动出面去叫。如此算来,一般得约三遍。在村里有一句名言很深刻:“第一遍不真心,第二遍是让让,第三遍才是实打实的请你客。”所以,很多社员(还不称村民)非三遍不入席。当然特殊情况例外,比如关系特近的,家里没有小孩支使的。我是这样叫客的,第一遍“xx,喃大让你去喝酒”,第二遍“xx,喃大让你这会就去”,有时第三遍,就得动手拉了。
最忌讳的就是临时叫客。原定人员因故缺席,舍不得空席,就只能临时叫客。一般被叫的人视为没有面子,不愿意赴约,更增加了叫客的难度。
曾经村里有一家,女人因为男人叫不到客,大骂男人没有本事,两人吵架惊动了整个村庄。炒好了菜,请不到客,和不请客一样,都是村庄最丢脸的事;“请不着人”“不请人”,都是挑媒的话。
这是许多年以前的故事了。如今,村庄过年请客的人数和次数都大为减少了。问问村里,都说:“不愁吃不愁喝的,受那个罪。”
过度的吃喝,大肆的挥霍,源自对饥饿的恐惧和反叛。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村庄的陈规陋习也越来越少了。这是一种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