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会议间隙,看到初中班主任老师微信留言,猛然想起上个月就该提交的作文尚未落笔,不禁汗颜:初中时交作业拖拉的毛病,竟是至今未改!
上个月初,与多年未见的初中班主任刘老师,加上了微信。当天晚上,接通电话那一瞬间恍然觉得,虽然三十多年未见,这一幕好像就在昨天:上课铃叮叮叮声中,刘老师手擎一只灌满绿茶的玻璃杯,脚着布鞋走进教室;满教室衣着朴素的学生,随着值日生一声口令全体起立.....
放下电话,内心的涟漪慢慢散开,几十年前初中时代的往事,依稀浮现脑海...
初中学习,我其实经历了两所学校:初一在鸭儿坪中小学就读,后来鸭儿坪初中停办,初二上学期才转到付家堰中学就读。
印象中第一次到付家堰中学报名时,应该比规定日程晚了一点,同学们都已经在正式上课了。第一次离家到几十里远的集镇,我大姐专程送我报到;报名安顿好宿舍后,内心隐隐还有点小兴奋——至今回想仍记忆深刻。
叫大水田的校园
付家堰初中校园,原地名叫大水田,这个我最近才知道。
农村集镇初中那时校园大概都是这样:三两栋不大的土瓦房,围着一片操场,鸭儿坪中小学即是如此。 付家堰中学那时校园格局也并没太多不同:三栋单层土筑瓦盖的教室、宿舍和食堂,呈U形分据北东南三面,围着一片大操场,西南面紧挨着一座石头小山——现在好像筑了凉亭,那时仅仅在石头窝里有些小树。
教室与宿舍之间,是一片几十米见方的小操场,北面靠山坡一道七八米高的石坎,中间有台阶拾级而上,左右对称,很得气势;石坎边缘,一溜花盆种着绿油油的菊花和柏树!
石坎顶部,从乱石遍布的山体,硬生生辟出了一块地基:顺着宿舍方向,一栋二层楼房矗立着:块石砌就的墙壁,砖色机器瓦坡屋顶——别有一种经典美感,如今不知是否还在! 这楼是付家堰中学的中枢——教师宿舍楼:学校最高长官校长和多数任课老师都住在这,其实也是老师办公楼——那时条件简陋,老师也真是7-11,大部分时间都扑在教学上。
教师宿舍楼西端有一道楼梯,分出楼上楼下两个天地:楼上是老师宿舍,楼下是男生宿舍。 印象中楼梯没有顶盖,下雨天或者下雪天,楼梯就是湿湿滑滑的。
从五峰县城关经二岔口蜿蜒而至的县级公路,穿过付家堰集镇,在乡卫生院拐了个弯冲到学校大门外,沿着教室后墙根外,在教室宿舍楼后面转弯,顺着山坡走之字拐伸向大龙坪——那是另一个与鸭儿坪平行的所在。
老校长的花圃
用颜色或某种花卉来表述我在付家堰初中的生活,会跳出两个关键词:金黄色、菊花!
五峰山区的秋天,印象中有着明显季候特征:清晨清凉的空气中,常常飘来田地里野菊花的药香气!
付家堰初中秋季上午第二节课后的课间操,在我印象中是校园最美丽的时光:
上午的阳光已将周遭烘出一些暖意,湛蓝天空下的校园沉浸在一片明黄之中,教室宿舍楼前石坎上,各色的菊盛开—— 一根根细细的花瓣,肆意伸展,甚至一团团,相互挤挨着,印象中金黄最多,好像还有绛红、白色或紫色!……真的是在怒放,我觉得要用怒放才能够贴切!
从秋季直到初冬,这些菊持续开放,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一抹颜色!早自习下课,早餐时间,课间操,所有课间时间,走出教室打打望,真的很养眼!很提神!
这些菊花和绿树,是老校长刘少林老师辛勤培植的杰作! 我曾近距离观察到:老校长精心为花剪枝、用合渣给花苗培肥。 多年后,偶尔在公园见到金色盛开的菊,常会想起付家堰初中和校园里的秋天! 感谢老校长的辛勤培植!多年以后我们才能够体会这些潜移默化的启蒙意义!
青春与才情洋溢的老师们
最近看各位老校友的回忆录才知道,我们上学时的付家堰初中,几年前才刚由高中改过来。
我们很幸运,有这样一群才华横溢、对教书育人充满激情的老师——
体育课覃孟亮老师额前头发微卷,气宇轩昂,声音洪亮,无论讲话还是动作示范,一招一式精气神十足!相信上过他的体育课,一定会渐渐体会“体育精神”这几个字!
印象中教过我们英语课的老师有好几位:王玉莲老师那时扎着辫子,说话温婉和蔼; 黄良盛老师刚毕业不久,青春洋溢、上课充满激情,待学生如同大哥,一班男同学常蹬鼻子上脸去他宿舍蹭饭、烤火; 陈琳老师个头不高,鼻子挺拔,言语诙谐幽默,英文发音讲究洋腔洋调!
上地理课对于我是一种乐趣,因为我从小唯一课外书就是一本地图册,常把读地图当乐趣!地理课罗培美老师,一头松软卷发,妥妥上海小K派头!
物理课吕继亚老师,第一堂课就给我们上了金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事实上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在靠数理化挣饭吃! 上吕老师物理课,对于稍微上进的学生是很好的享受! 估计他的学生至今都应该记得两点:吕老师表达逻辑严谨,对学生的提问,常会稍作思考后再答复;稍微明显的长乐坪口音。
教平面几何的裴德炳老师,我们私底下视其为天才人物——他竟然可以左右开弓写字:左手右手写字都很流畅,而且书法还不错! 因为这件事,我们学几何竟而没那么无趣了! 实在对不起,时间久远,其他老师教过我们数学课的老师已回忆不起了。
化学课李家槐老师那时也刚毕业,笑眯眯的,常批评我“作业拖拉 马虎”,这个批评真是一针见血——估计下次见到李老师还得写检讨。
语文课唐金平老师,面相白净,说话斯文,有些我们陌生无比的诗文唐老师常能张口就来,让我们很是佩服!
我们初中时代正值八十年代初,那时刚刚改革开放,社会充满向上的希望,老师们青春洋溢,记得隔壁教师办公室有一架风琴,偶尔会有悠扬的琴声传出!也是我们初中生活的一道风景!
班主任刘老师和邹老师
政治课刘光启老师,兼教历史,是我们初中的班主任老师。 刘老师在所有任课老师中算是高个子,留平头,一个灌满绿茶的玻璃杯常年不离手。 刘老师油印卷子钢板字极好,板书粉笔字则是他所教学生们竞相模仿的范例;坦白说,我现在手写字还看得过去,得归功于从临摹刘老师的板书学到的一点皮毛。
三十多年后回想,老师教的政治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刘老师教的历史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公元前841年,周昭共和元年,中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邹祖胜老师教我们初三语文,初三时我们原来初二的两个班合并,他与刘光启老师一起担任我们毕业班班主任! 邹老师中等个头,身形壮实,国字脸透着和蔼与亲切!邹老师粉笔字板书很棒,自成一体!
初三上学期,我生过一次病,比较严重又离家远,幸得刘老师和邹老师照顾,好多天背着我走去乡卫生院看医生,还掏钱拿药。 前不久还和小师妹聊起到他们家吃病号饭的情形! 两位班主任老师的恩德,学生我一直铭记在心、时常念想!
食堂与老师的菜园
那时付家堰初中,除了几个家在镇上的学生,大多来自周围的乡下,只能住校寄宿,日常当然就只能吃食堂。
付家堰初中当时学生伙食,按现在标准不是一句清苦可以形容的: 主食是玉米粉拌水搅匀蒸出的面饭;主菜是一种叫合渣的豆汤——由黄豆泡胀磨浆加点菜叶煮沸即得。 因为玉米粉常常生虫,合渣汤冲进饭里去虫子就会漂上来,心大的孩子一咬牙就当打牙祭了。 我们那时偶尔宁愿饿一两顿不吃,这样可以在比较饥饿的时候容易下咽。
学校食堂做饭师傅兼养猪,这样每一学期会有一次打牙祭的时间:杀猪吃肉! 现在想起来,那顿饭真香! 用一句俗套话讲:我以后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猪肉加玉米面饭!
学校有校田,分班级由班主任带着学生抽时间耕种,老师也都有一块园田,种些蔬菜自给自足。冬天晚自习下课后,老师的这些菜园子,有时候就成了学生的菜园子:有时候实在太馋又饿,就有胆子肥的学生去摸一两兜白菜洗洗用煤油炉煮来吃! 估计老师也都心知肚明学生清苦,从来没有老师因为学生偷菜投诉过!
晨跑印象
八十年初中国小镇的清晨,高音喇叭是标配的背景音:正式播放本地新闻前,会播放一些当时流行的歌曲,如:希望的田野,乡恋,绒花…
闭着眼想象一下:清晨的大地还在沉睡,一群少年已经起床,在老师带领下,喊着口号或者唱着歌,穿过集镇,沿着乡间公路慢跑! 群山中的镇子,回荡起脚步声、高音喇叭的音乐、间或有狗叫声!
那时付家堰初中的校风,以今天我的认知,可称之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那时的学生每天就两件事:课堂学习,锻炼身体。 每天早上六点多钟三公里的公路跑,是必修课!回想起来,我现在身体底子,一半归功于那时晨跑的功夫!
去年电影“芳华”播出后,韩红版「绒花」小小流行了一阵;每次这悠扬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总会在我脑海中激起涟漪,回忆起付家堰初中的岁月—— 一群心中有远方、有理想、有着美丽心灵,正处青春年华的老师,在充满朝气与希望的黄金时代门口, 启蒙着一群群懵懵懂懂的少年,引领他们迈进充满希望的知识世界!
感谢有你——
付家堰初中
以及 曾经与当下
在那里工作的
所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