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目标,需要方法。例如我想减肥塑形,一直固执地认为去健身房就是浪费,只要自己坚持到操场跑跑圈就行,直到有一天,我去跟教练上了一节体验课,才知道如果方法不对,有很多部位锻炼不到。
同样,我们学习、工作,想要获得成功,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从何而来?最好的途径是牛人手把手传授,但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上过班的人都知道,没人会真心手把手教你东西;退而求其次的途径,就是读书,牛人写的书,需要接受市场检验,他可能有些东西没写出来,但写出来的,一定有价值。
我最近读了一本教人方法的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采铜,他在“知乎”上回答了975个问题,获得了493598次赞同、115293次感谢。
书中说,读别人的书,按照别人的框架熟记知识,那只是他人的思想在你脑子中形成的映射,并没有纳入到你的知识体系,你读而未能理解。
所以,我按照我的框架,把全书8章28节,归纳为三个关键词:认知、思维、行动。
下面分别介绍给你:
一、认知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最没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什么是正确的方向”有所认知。
1.长期价值
做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后,它所产生的价值和收益会递减,根据价值延续时间的长短和递减速度的快慢,我们可以把事情分为“具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和“具有短期价值的事情”,这在书中被叫做“半衰期”。
书中以“半衰期”和“收益”两个维度,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维度“付出精力”。
按照图式,同一维度有两种可能,把六种可能性进行组合,就会出现以下八个衡量一件事是否值得做的标准:
这八条标准,用不着逐一分析,总而言之,回报低的事情也值得去做,人需要娱乐和放纵感情,例如打牌;回报高的事情更应该做,这才是不断进步的根本。
问题在于,最理想的组合——付出少、回报高并且具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几乎不存在,退而求其次的组合——付出少、回报高但半衰期短的事情(例如中彩票)——几率太低,所以回报高的事情,一般必须付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在付出和回报两个变量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当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去做。
就像我在表格中举的例子,学历证书就是一种只具有短期价值的东西,刚毕业学历证书的作用较大,但时间越长,职场越看重个人能力,学历证书的价值就越低。
2.学有专长
木桶的最短板,决定了水位的高度,基于这种类比,我们总强调人要全面发展。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木桶,拿人跟木桶作类比,不是很傻吗?
除了少数天才,不可能有全面发展的人。人都有缺陷,例如笨手笨脚、五音不全、甚至残疾;缺陷就像边界,把人划定在某一范围,这就叫局限,比如手脚笨拙的人思维发达,五音不全的人画画特别好,盲人听力胜过一般人。
话句话说,局限就是特长。千万不要做万金油,什么东西都懂,什么都不精,而要刻意培养自己的特长,做到最好,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寻找那些能够弥补自己短板的人合作。
二、思维
生活中时时刻刻面临着判断和抉择,很多人都有选择恐惧症,拿不准向左走向右走的两难问题。追问“隐含假设”和“复盘”两种方法,有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做出合理的抉择。
1.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是说话时没被说出来,但默认合理的假设条件。比如我以前有位老板,跟员工有分歧并且无法找出合适的理由说服员工时,总说一句话:“我也是从你这个阶段走过来的”,他的意思是说他曾经也在别人手底下做事,对上司的话语要决定服从,不容置疑。
他的“隐含假设”是“你只需要熬到我这个年龄就会有绝对能话语权”,很多人不去思考这一隐含假设,直接就被领导权威镇压了,选择默默承受领导不合理的要求。
其实,这种观念并没错,这是体制内的话语,只要熬够时间,论资排辈,你就会爬到一定位置。问题在于我们是私企,凡事论效率,总是服从领导,而无法从自己的角度解决问题,价值得不到实现和锻炼,这样的员工迟早会被淘汰,公司不会考虑你是老员工而格外照顾你。
有些“隐含假设”深藏说话者的潜意识,他自己可能不知道。比如常常有人说“大城市机会多,我要留在大城市”,乍一看没毛病,从概率上来说,这句话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成立,但“大城市具体对我是不是有更多机会呢”,很多人就不曾思考过这一问题。
我有位朋友,来自小县城,他就曾深入思考过这一隐含的假设,他从事艺术培训行业,小县城里艺术培训市场较小,显然没有大城市机会多。可是,他发现,正是因为县城艺术培训行业不成熟,而导致有需求的人求学无门,而大城市机会虽多,但竞争也大,所以,他的策略是,自己隔三差五来大城市学习,然后回去搞培训。他的选择,既不是去大城市,也不是回小县城,而是成为两者的桥梁。
其实,所谓“隐含假设”,无非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别人不思考的地方多停留几分钟,你就可能发现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
2.复盘
“复盘”是一种比较笨拙的方法,但很实用,是指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回顾全流程,总结分析其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据说,有一位实习生的全部工作就是帮老板贴发票,她根据发票对老板的行踪进行“复盘”,总结出老板出差爱住的旅店、待客爱去的饭店、吃饭相对固定的时间等等习惯,老板让她做一些小事,她总能做的比其他员工更符合老板心意,久而久之,升职加薪就不在话下了。
这是对别人的行为“复盘”,我们自己的行为更加值得复盘。最近,“咪蒙”写了一篇文章,总结她的公众号为什么总能戳中读者痛点,就是因为她每篇文章发布以后,都会统计阅读、转发、点赞等数据和读者评论,总结问题和经验,并改进。尽管“咪蒙”的某些价值观很有争议,但这种方法很值得学习。
“复盘”是一种可操作的思维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并不需要你有较高的知识积累和智力水平,只要愿意下功夫,就能获得很多启发。
三、行动
回到本文的主题——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仅仅只拥有正确的认知和有效的思维方法,还不行,最关键的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目标。关于行动,只有以下两点最为重要。
1.立刻和快速
知乎上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最大的毛病就是瞻前顾后,行动远远跟不上思想,谁都不知道种一棵树能否成活,但你必须得种,就如同做任何事情都可能失败,但你必须先要做。
如果你真的是那种会对失败陷入深深的忧思的人,那么行动的步伐可以小一点,就算错了,也不会有较大损失,能够及时掉头,马化腾把这叫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2.修正
这一点就无须多讲了,前文提到“复盘”总结,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说的都是要及时修正错误的方向。
我们只需记得,行动的路上,一定会犯错,及时发现并修正,就可以了。
总结一下 本文的架构:
一、认知
1、要做就做有长期价值的事情
2、学有专长比全面发展更重要
二、思维
1、追问“隐含假设”的正确性
2、“复盘”总结简单而有实效
三、行动
1、立刻并快速行动才可能成功
2、时刻意识到自己可能犯错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