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别想分享这本书,也许跟最近遇到的事情有关,看着看着感觉自己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好人,也是一个职场“失败者”。
今天这本书叫《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采访一下大家,你觉得一个永远不会拒绝别人,大众眼里的老好人,他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
你可能会想他一定非常受大家的欢迎,他的生活一定左右逢源,顺风顺水。但如果我告诉你事实恰恰相反,你信吗?
不信?那我们先来看看电影《芳华》里男主刘峰的生活。
食堂煮破没人吃的水饺,他总是主动打来吃;
炊事班马班长结婚,为了给班长省钱,他去买材料帮忙做了两张沙发;
自己做梦都想上的大学,当发现有人需要时,他便将机会拱手相让了。
就是这么一个大好人,却没有得到他人的珍视。在他被诬告时,他曾经帮助过的人还落井下石;在他被下放的那一天,只有一位战友为他送行。
现在,再回头看看现实中的你是不是也遭遇过像刘峰一样的“待遇”。
你对每一个人都好,你努力地为别人做着一切,但是没有人在意你的付出。
对于别人的请求,你从来没有拒绝过,你总有做不完的事,结果你把自己累趴后换回的是他们的理所当然。
你对他人总是笑脸相迎,永远只说OK,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冲突,保证生活平静。但最后却发现平静只是表象,矛盾最终在某一天爆发,甚至场面失控。
面对这些,你是不是很困惑?
为什么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别人,做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但到最后换回的是疲惫不堪的自己和一团糟的生活。
这时候,你或许意识到了正是像刘峰一样“老好人"的身份让你的生活陷入了窘态。
我最近正经历的一件事就是这样的,或者说是我一直在表演着表面的平静。我不希望冲突,从小也没有和人打过架,发生过矛盾,我感觉我的一生都很平静,我被人称作是个温柔善良的人,我也总是为别人着想。我认为别人会喜欢我,敬仰我,但是,关键时刻他们总是现实的不在乎我的感受,墙头草。
原来我一直是被自己困在“老好人”的圈子里,我不想再这样。那我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帮我解决困难吧!
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取悦症?
取悦症是指那种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从来不会对别人说“不”,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的心理疾病。
导致取悦症的根源有三个:
一是思维上的,想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
二是行为上的,做好人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已经成瘾;
第三个是情感上的,害怕冲突,想用取悦他人的方法来逃避冲突。
作者根据这三个根源将取悦者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认知型“好人”、习惯型“好人”和情感逃避型“好人”。
首先说说认知型“好人”: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想法:
你应该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应该尽力让别人满意和高兴;
他们应该喜欢你,毕竟你为他们做了这么多;
他们应该对你好,毕竟你对他们非常好。
如果你的脑海里长期出现这么多的“应该”,那么你就陷入了认知型“好人”的思维模式。
认知型“好人”想让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满意,都喜欢自己。为了达到这种自我要求,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面。
要点二:行为因素导致的习惯型“好人”
接下来我们说说下一种好人。
就像歌词里面一样: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
如果你从来不会说“不”,对别人的请求照单全收,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那么就你属于习惯型“好人”。
习惯型“好人”几乎不会说“不”,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来帮助别人,为的是赢得他人的认可。
要告诉自己,想要得到每个人的认可是不可能的,有人不喜欢自己是正常的。
要点三:情感因素导致的情感逃避型“好人
情感逃避型“好人”主要是为了逃避拒绝、批评、愤怒和冲突这些不好的体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但结果却是把控制权交给了操纵他的人,最终导致矛盾升级。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可可是一个“好好小姐”,在与婆婆的相处中,她也是别人眼中的“好媳妇”。
一直以来,可可对婆婆提的任何要求,无论合理与否,她都说好。刚开始婆婆只是管管她穿什么衣服这类的生活小细节,比如:外套颜色不喜庆不能穿;裙子太短不能穿。
可可心里虽然憋屈,但也听从了。可是,她婆婆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加大了管控范围。比如:可可6点下班,6点半没有到家,她婆婆就会打电话来责骂她下班怎么没有马上回家。
面对这种人身自由上的监视,可可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原因很简单,她就是害怕争吵。
但是,上个月发生的一件事让可可积压在心里多年的怒火爆发了。可可2岁的儿子发高烧了,可可要带孩子去医院,她婆婆死活不同意。
说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带到医院不是吃药就是打针的,怪可怜的。想当年,你老公小的时候哪有往医院跑的啊,都是用葱头给孩子额头上擦擦就好了。
说完她婆婆也就这么做的。长期习惯了不争论的可可只能站在旁边看,直到孩子在深夜因高烧引起抽搐后,可可才哭着抱着孩子往医院跑。
回到家后,可可和她婆婆大吵了一架。她对她婆婆说:“我受够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忍气吞声,为的就是家的平静和安稳,但你却一再步步紧逼。我觉得很压抑,我要离开这个家,哪怕是离婚。”
你看,可可在与她婆婆的相处中正是害怕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才使得她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表面上,可可否认了自己对婆婆的怨恨,但在她心里却一直感到焦虑和恐慌。压制多年的愤怒,终在孩子生病这件事上爆发了。
现在轮到你来思考了,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你通常是怎么做的?在别人生气时,当他们提出过分的要求时,你为了避免冲突,是不是选择了不停地退让呢?
首先,我们不要害怕冲突,毕竟每个人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第二,你要知道冲突是可以通过建设性的争论解决的。
什么是建设性争论?主要有四点:
一是不回避问题,双方都愿意一起讨论问题;二是不指责、攻击、诋毁对方;三是以事论事,就讨论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不扯其他事。四是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用作者提到的三个技巧来一次实战,让我们学会对不必要的人和事大声地说“不”。
第一个是拖延技巧,想说“不”时别说“行”。
做为一个老好人,你对别人的请求会习惯性说“好”,为了改变这个下意识的行为,你可以适当拖延一下时间,考虑清楚,再回复对方。
第二个是“破唱片”技巧。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想迟点回复时,对方可能会不断地催促你答复他。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翻来覆去像破唱片一样地告诉对方:啊,你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但自己真的需要迟点才能答复他。
第三个是“三明治”技巧。
就是当你考虑过后,决定了说“不”时,把拒绝的答复夹在两层好听的话中间,做成“三明治”。
当我们告别了老好人情结,我们将不再强迫自己顺从别人的需求。
我们开始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做个懂得爱自己的人。但我们依然还是那个善良、大方的好人,只是把好和爱留给了自己和我们真正在意的人。
我们也将继续做个好人,不管是源于人之初性本善的本能,还是想成为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种心的自由人。
附:书中金句:
1、很多人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别人的伤害,而是来源于完美的自我期望。
2、最重要、最有效、最持久的认可是你对自己的认可。
3、在你的亲密关系中,不要害怕建设性的争论;相反,你要警惕过分忽视和逃避冲突的倾向,它是人际关系出现麻烦的征兆。
读完以后我发现自己就是个十足的老好人,从此以后我要慢慢学习改变,多在乎自己的感受。
我打算先从学会拒绝开始。通过书里教的拒绝方法慢慢从小事做起,做回真实的自己。
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必须让你的善良多点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