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元勋。
黄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亲自组织和参加所发动并亲自参加,他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艰苦卓绝,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早逝。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为纪念黄兴,长沙的商业中心被命名为黄兴广场,伫立起一座雄伟的黄兴铜像,后面就是著名的黄兴路步行街。黄兴是一个步行“笃实、无我
”的真男儿,是我崇拜的偶像。
黄兴的“无我”表现为不重名利。黄兴少时在城南学院就学,在母命之下参加科举考试,考得秀才,但他不求功名,而是走向了“秀才造反”的革命道路。黄兴舍家革命,革命从自身革起,第一步是从卖掉自家36亩庄园。1903年,湖南长沙凉塘富甲一方,传承了数代的黄家偌大的产业在黄兴的手里画上了一个句号。黄兴用这笔经费与刘揆一、章士钊、宋教仁等二十多人共同创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革命组织——华兴会,并被举为会长。
黄兴的“无我”表现为不顾身家。如果说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精神领袖,黄兴则是地地道道的实干家,他先后领导过广州起义、钦防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失败。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赶到武汉,作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虽然最后失败,但为革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鼓舞了革命志士的信心。在历次起义中黄兴皆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愈挫愈奋。在黄花岗起义中,他被流弹打断两根手指,人称“八指将军”,其舍生忘死可见一斑。
黄兴的“无我”表现为不居功劳。孙中山与黄兴为建立中华民国的两位最高元勋,常常以“孙黄”并称。清末的重要革命团体和革命活动,多为两人所谋划组织。1905年,孙中山所建立的兴中会与黄兴所建立的华兴会等团体,在日本东京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成立会上,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孙中山被推为总理。在武昌起义后,黄兴谢绝革命党人的推举,迟迟不肯赴南京就任,翘首以待孙中山,使孙回国后顺利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在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时,不少人劝他另外组党,并拥戴他为领袖,他毅然决然地拒绝。黄兴一如既往地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
黄兴的“无我”表现为忍辱负重。黄兴是个标准的“湖南骡子”,个性耿直刚烈,有“老子不信邪”的脾气。但为保持革命队伍的和谐,他能忍辱负重。黄兴和孙中山有个几次冲突,但每次黄兴都能以大局为重,大度退让,极力维护孙中山的威信,维护队伍的团结。1907年初,孙黄因国旗的图式发生激烈争论,孙中山主张用青天白日旗,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形式不美,又与日本的太阳旗相近,而倾向于象征社会主义的井字旗。此次争议几乎令两人决裂,后来黄兴冷静下来,写信给胡汉民说:“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此后在黄兴领导的起义中还是用青天白日旗作为旗号。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将失败是原因归咎于黄兴,说他在宋教仁遇刺后首倡“法律解决”,以至贻误戎机。尽管很委屈,但黄兴还是能反省自身,致信中山先生:“南京事败,弟负责任。万恶所归,亦所甘受。先生之责,固所宜然。”信中婉转希望孙中山有所自省。后来,陈其美大肆攻击黄兴,但他除进行必要的解释之外,采取十分忍让的态度,“听其所为”,矢口不谈他与孙中山的意见分歧。在几次“倒孙”风波中,黄兴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坚定地拒绝名利的诱惑,其大公无私和忍让顾全的态度,赢得了世人敬重。
我家对面就是长沙名校明德华兴中学,也是原明德中学的老校址,曾是黄兴创建华兴会的秘密据点。我在自家阳台上看对面的璀璨灯火,隐隐听到悠然歌声。灯火辉煌的远处是熙熙攘攘的黄兴路步行街,仿佛能看见街口的黄兴手挽风衣从海外流亡归来,不知疲倦地为创立共和而奔忙。章太炎先生评价黄兴:“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则恰如其分。黄兴的“无我”精神成就了一个经天纬地大丈夫的人格形象,值得我辈敬重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