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一大早约了顺风车到南京机场。车上同行的是一对情侣,甜腻腻、黏糊糊的样子,女生陪男生去南京参加司法考试。从聊天中知道,男生93年出生,才毕业一年,倒是女孩比男生大上两岁。男生年纪虽小,但是知道的很多,一路上和司机天文地理到城市生活侃侃而谈,说话时慢条斯理,动作温和优雅,有着与年龄不合的成熟,显得有些不大真实。对女孩说起她男朋友博学时,女孩一脸骄傲和得意,那肯定的,要是男朋友会的、知道的比我还少,我要他有什么用?
我要他有什么用?我默默地念叨这句,心里遐想一片。或许是的,手机有手机的用处,汽车有汽车的用处,飞机有飞机的用处,那么同样男朋友也该有他的用处。可能前女友在微信上打下分手两字时,我在她心里是没了用处吧。
思绪是思绪,好在窗外的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天空也很蓝,一转头心情就跟着转变。
八点多到了禄口机场,这次运气很好,飞机没有晚点,我登机,开心地接受陌生人的祝福。在启程的这天上午,和美女之间,隔着一个大叔。这句话没有惋惜或哀怨,只是正常的描述。我刚出门旅行时,都有个过渡期,从城市、工作中端着的、装着的状态到完全放开的状态,是要倒时差的。在过渡期,我话是不多的。唯一遗憾的是,女孩坐在窗户口,我靠着过道,离飞机上的窗口有点远。
我喜欢看窗外的景色,不管是汽车、火车,还是飞机,看着窗外想事情,是很惬意的事儿。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树木、村庄、河流,思维最活跃,平时打结的事儿,能轻易就解开,偶尔还能写下几句煽情的句子,回头一看,嗯,写得真好。
飞机上很安静,多数人一上飞机先兴奋一会儿,飞机起飞后不用多久就靠着座椅睡了。坐在窗口的女孩也是,看了一会儿天,飞机轻颤着上升,穿过云层,天很蓝,有几朵白云闲散地点缀着。但是没多久,女孩就显得困了,慵懒地靠着机舱,随手把窗帘拉下,闭上眼睛休息。我心里老大不高兴,但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好拿起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
这本书静下来读,很有意思,是德国诗人里尔克写给奥地利一个年青军官(同时也是诗人)的信。在信中,里尔克和这年青军官谈写诗,谈青年人怎么排解寂寞,也谈爱情、性还有职业选择等一些极容易缠绕我们的问题。书中的语言很真诚,很美,像诗一样,读起来让人思考,同时也很舒服,仿佛是一个历经诸事的老者,慈祥地和我们讲诉他的心路历程与心得体会。大爱此书,因此到了昆明,我还躲在宾馆的角落里抱着书,当天晚上就把这本书给读完了。
刚出门到了新城市,躲在宾馆读完一本书,而不是先出去看看风景。朋友在微信上说,好像你这出来是看书,不是旅游。
这都无所谓了。这里可以摘一小段,供欣赏:
“如果我们再谈到寂寞,那就会更明显,它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能选择或舍弃的事物,我们都是寂寞的。人能够自欺,好像并不寂寞,只不过如此而已。但是,那有多么好呢,如果我们一旦看出,我们都正在脱开这欺骗的局面,在其间我们自然要发生眩昏;因为平素我们的眼睛看惯了的一切这时都忽然失去,再也没有亲近的事物,一切的远方都是无穷地旷远。”
虽然看不到窗外的风景,飞机上也是自有风景的。这次出行遇见了一个骑飞机的女孩儿,七八岁的样子,一直在和过来送矿泉水的空姐强调她经常骑飞机。这小孩非常有趣,我看着她倔强的样子,默默地在手机上按下了下面的文字:
说起飞机时,小女孩骄傲地
重复:我经常骑飞机
窗外一朵云飘过,是云上之云
乘务员提醒,飞机是用坐的
她依旧固执:我经常骑飞机
神情坚定得
仿佛在向小朋友说天上的故事
一旁父母责备的目光
没有折断她的倔强
在她的眼神中,我看见
那个大人不会理解的
骑着飞机乘风刺破云层的女孩
这个女孩,会让我想起那个藏族导游的母亲。八十多岁的老人是全村同辈人中第一个坐飞机的,从北京回来之后,享受了伙伴各种羡慕的目光。当别人问她坐飞机是什么感觉时,她抿起干瘪的嘴,一脸认真又诚恳地告诉那些期待的眼睛:其实坐飞机和坐拖拉机一样,一颠一颠的。自然村里的老人都不会相信,但是她依旧固执,每次别人问起时,她都会说“和坐拖拉机一样啦”,也不顾他人古怪的表情。其实坐过飞机都知道,起飞和降落时,飞机确实会颠簸得厉害,平稳之后,坐飞机和坐起其他的交通工具区别不大。
不管是骑飞机的女孩,还是这个“坐飞机和坐拖拉机一样”的老人,我都喜欢和佩服,喜欢她们的认真和可爱,还有骨子里的那股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