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通常都不爱学习,只要一提到功课、作业、成绩,整个人的状态就像晴转多云,瞬间变坏。
即使他们不爱学习,但看起来很勤奋,每天都做功课直至深夜,但依然不知道为什么奋斗;
每天除了学校上课,还要奔波于各种辅导班、提高班,不可谓不努力,却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学习上的努力和奋斗并非来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好像为了父母而去完成的任务,心不甘,情不愿。
他们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不好玩
周末休息时,孩子自己在看动画片,想着电子产品的众多坏处,时不时对女儿说“我们去操场玩吧?”如果仅仅是我和女儿的玩耍,没有其他小伙伴的邀约,她会断然拒绝,理由很简单“不好玩!”
平时热衷于的活动,都因为不好玩而放弃乐,想来孩子不喜欢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好玩,没乐趣!”
学习总和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
孩子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发现学习上的乐趣,很大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痛苦的,被家长和老师压着、逼着去学,去做作业;有了错误还要订正,忘记作业要被罚,甚至被批评、被训斥。所产生的感觉就是学习、作业、成绩总是和难过、痛苦、失败等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只要提到学习就没有好玩的事情。
给学习注入有趣的因素
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提高女儿学习上的积极性,也给女儿讲过一些学习上有意思的事情,试图通过这些例子能激发她发现学习的乐趣。
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中,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破译密码与数学的关系;甚至还例举自己读小学时如何应付作业,如何准备考试的一些趣事。
当我们一起聊这些趣事时,女儿会表示出她的兴趣,并且还很愿意开展类似的谈话,但一到作业阶段,那些乐趣就烟消云散了。
看来,谈话是有趣的,但没有解决孩子实际做功课时痛苦。
有趣的因素结合孩子的作业
想要孩子认识到读书学习也可以是开心的,有乐趣的,才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注入新奇的、有趣的、变化的因素,并且只有亲身体验这样的变化,才能意识到真实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听故事而已。
记得给孩子讲鸡兔同笼的题目,按照平常的解法我自己都觉得很累,为了添加乐趣,查了查资料,先学习了一遍,然后换了一种思路。
想象我们是马戏团的训练员,可以命令兔子和鸡抬起它们的腿。
吹一声哨子,它们同时抬起一条腿,再吹一声哨子又抬起一条腿;
这时候,根据常识就知道所有的鸡把腿都抬起来了,只剩下兔子腿,而每只兔子抬起了两条腿后剩下了两条腿。
兔子和鸡的总数由题目给出,意味着抬起腿的数量,和最后剩下腿的数量很容易算出来,再结合每只兔子只剩两条腿的情况,自然就得出兔子数量,题目的结果也就出来了。
有点类似于童话故事一般的解题过程,让孩子兴致勃勃地完成了她的作业。并且还不断地扩展思路,如果是猫和鸡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如果是猫和兔子呢?想象的扩展,会带来归纳性结论,两条腿的动物和四条腿的动物有着不同的意义。
今后再遇到这种题目,对于女儿来说好玩有趣的成分就多了些,做题目也容易了很多。
家长需要学习,自然需要得力的帮手
学习的过程,是接受未知领域的新东西,不容易被大脑记住,而富于乐趣的事物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和女儿之间的亲子谈话,不断地探讨各种各样的轶闻趣事,也试着在她所有的功课种添加一些有趣的事情。
尽管学习和寻找贴切的案例需要大量的时间,耗费不少的精力,但这是父母的责任,同时对孩子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家长,学习则是家长改变、提升自身最好的方法。要给孩子学习增添趣味性,为人父母者不妨先自我学习体验其中的乐趣,然后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感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