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书的内容是《个人形成论》第一章。这是卡尔·罗杰斯介绍自己的经历和形成自己的治疗观的过程。
这几天高考出成绩了,这是大多数家长都关心的问题。状元、身边孩子的成绩都牵动我们的心。一些家长变得更为焦虑,甚至还在小学、初中的家长都忧心忡忡,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看电视或电脑的时候,就会不可遏制的发火,甚至会处罚孩子。
而考生的家长普遍存在一个心态,无论孩子考成什么样(除了状元)都会觉得孩子没考好。其原因绝不是孩子学习成绩差,即使考得很好的家长,也会觉得孩子如果考得再好一些,机会就更多了。
这些愤怒、懊悔、指责、遗憾真的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吗?
当我们把原因归结于外在,就逃离了内心的恐惧。我们担心变化,害怕不确定,不敢做出改变。孩子的成绩给了我们一个掌控感,孩子成绩越好,我们的掌控感越强,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知成为唯一能控制的内容。当孩子和我们的期待不同,我们就失控走火。
情绪来自己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而非别人。
昨天,我和在高一的女儿聊天,她和我谈起她正在看的小说,被吓住了。
我就急忙说,让她看一些有用的书籍。
接着她就说没有可看的。当我为他列出一本本的书,她就都拒绝了。
只是通过经验来评判和给出建议,并不能让我走进她的内心,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接纳才能让彼此在情感上更为接近,更容易产生影响。
我家孩子每天看手机,如果我只是简单把她归结为懒,不爱学习,其实就陷入了简单的评价,我知道她是很想取得好成绩,但是害怕失败让她不敢去尝试。
我能做的是理解和接纳,适时的引导,静静的等待,每个人有指向积极的取向,只要有合适的土壤,种子就会发芽开花。
一个高考考生的成绩不如平时,孩子吵着要复读。别的家长出主意说,不能让他复读。而这位妈妈却十分镇定的说:“一切都是体验。”
做为家长,我们往往用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孩子做决定,我们以为孩子少走弯路,是对孩子的爱护,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所有的路都需要自己去走,别人没办法知道鞋里的感受。
体验是最高的权威。我们需要不断的走出去,去与客观世界交流,检验,才能看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