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逐步成长起来的,身体有一个逐步发育的过程,大脑也是一样,大脑的成长有赖于外在的丰富刺激,不过这种刺激,过晚了不好,过早了也不好。
过晚,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导致永远学不会;过早,孩子不仅学不会,还有可能导致大脑的额外负担。
所以,智力的培养急不得,也缓不得,要恰如其分。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学习窗口,所谓学习窗口,是说学习的时机。
为什么学晚了不好?
在孩子的大脑发育过程中,有些东西学习过晚,学习的能力会降低。
比如,让一个而立之年的成年人去学数学,无论怎么刻苦,都是学不好的,甚至很难达到初中水平;再比如,让一个从小说方言的人去学普通话,无论怎么练习,也难免会带一些地方口音。
错失了学习的时机,别说学好数学,就是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也都是不可能的了。说话带有地方口音,现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由于贫穷读不起书即使到了成年再去扫盲,也写不了信,加减乘除有困难,在过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学早了不好?
在孩子大脑的发育过程中,有些东西学习过早,只会额外增加孩子的负面压力。
比如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在孩子3岁以前就开始强制孩子背诵唐诗宋词,背1234567。其实做这些事情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不过是在按照顺序发音而已,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大脑负担,有可能导致孩子稍大后的“抗争或逃避”。
该怎么把握孩子的学习窗口?
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窗口是没有征兆的。例如孩子这个时候适合学习钢琴,但是如果在ta的认知中,并没有“钢琴”这个概念出现过,那么ta是不会有什么表现的。
因此,父母可以多与孩子对话,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其大脑能够更好地逐步理解这个世界,自然地接触更多事物。
如果我们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去不断尝试新事物,也许正巧能碰上合适的“学习窗口”,孩子会有异常的表现,这往往被认为是有天分。如果孩子对此有兴趣继续学习,再加上家长的不断鼓励,孩子便找到了未来成就的方向。
孩子必须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并且不断地去运用他的感官和身体做出配合,否则会失去或者减弱他成长期学习的能力。
我们通常见到很多小孩子非常顽皮,这里看看,那里摸摸,这里碰碰,那里动动,甚至拆开、打破一些东西,其实那往往是他接触到新事物之后,运用自己的感官和身体认知的过程。所以让孩子多尝试、多接触事物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无法预知和预测到孩子的将来如同无法预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何时能打开学习窗口。唯有陪伴在孩子左右,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觉知力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力并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他们达成所愿,个人认为这就是打开孩子学习窗口的最佳时机。我们家长要区分的是:什么是家长自己的小我欲求,及看见什么是孩子的本能反应天赋才华。只有在区分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上你的陪伴才是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才能支持到孩子。
今日曼陀罗有感:我们要学会在一个中正的状态下滋养自己的小我,小我有时也是推动自我完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只是如何看待,如何有觉知的应对祂。
家里有大宝、二宝两个孩子,大宝7岁是哥哥,二宝4岁是弟弟,大宝和二宝经常因为抢玩具或诸如此类的事情争吵哭闹。这个时候宝妈会说哥哥要让着弟弟,可是效果不大。哥哥不愿意让着弟弟,弟弟也一定要玩玩具。请家长们试着想想,在兄弟俩发生矛盾时要怎么做来如何改善现状?附最能推动孩子的10项价值:神秘、新奇、意想不到、节奏快、变化多、竞赛、挑战、可以得到肯定、可以证明有能力、可以帮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