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篇读书札记(一)

      以往读《大学》篇,以为“大学”是士人君子事、乃至是君主事,与黎民之间有所隔阂:有学者为之,不学者则遵从另一套行事体系,与“大学”无关。并引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自彰,偶尔有沾沾自喜之味。

    今次再读,发现首章结尾就点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一是”、“皆以”更是双重强调《大学》篇的普适性。《序》中也介绍到“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姑且不论三代之况真假,结合此两者可以明白:大学人人可学,无中人以上以下之分,亦即无智力、才力上的要求。“大学”的普适性或许有两个层面:一是与人人相关、一是人人可学。“以修身为本”点出“大学”的前一种普适性,大学之道贯穿于日常活动的终始,是行事之本。

      但“大学之道”是否人人可学?《序》中说,“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在朱子的理解中,对于“凡民”之子有才力上的要求,而天子之子则无。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学习“大学之道”并不预设天赋、才力,而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而大小学所学的内容,在我看来有两层次的差异:

1.小学通俗讲是学习日常的行为规范与技能,也就是“俗”,偏向于个人式的陶铸;大学则最终指向“修齐治平”,是将他者包含在内的学问。

2.小学是学而后能,“知其然”的教育;大学则教授“所以然”。从大多数凡民无需学“大学”来看,“小学”所授已能助人构建、维护日常秩序,满足人之所“用”。这颇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对自己《伦理学》的说明:“许多人不需要学我的《伦理学》就可以在道德上做得很好了,学它只是为了明白道德的原理,并做的更好一些”。而小学大学入学之次序,可以看到从“用”到“体”的上升,这其中或许也蕴含着这样的要求:小学是学习大学的前提、基础。也正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对学生的要求:成年,品德高尚。



大学与政治秩序

      再看大小学的内容,其所教所学皆是以心性、伦理为本,而扩至日用、政治,与今天教育所崇尚的内容颇为不同。教育作为国家根本之计,其核心亦反映整个共同体的存在根基:大学以修身为本,正对应国家的建构方式是基于伦理而非利益。这也无怪乎《孟子》开篇便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所以,要理解尊崇儒家的中国古代历史,伦理的角度必不可缺。以前读中国历史,看到“君臣父子”一系列的关系颇感莫名其妙(尤其是看到赐死岳飞一类“君要臣死”的事件时);现在看来,是自己进入的角度不对,以己夺彼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政治是人的普遍事务”,一定程度上仍将政治引向了人之外。人的普遍事务与人本身终究是有所隔阂、区别的,现代国家与“人文主义”的诉求之间的矛盾或许在此可以找到一些解答。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开篇就罗列从“物格”到“天下平”的先后秩序,从“修身”到“治人”的本末关系。《大学》中构建起的政治秩序直接诉诸于对人本身的理解、对人与人如何发生关联的考察,《大学》的政治秩序建构于人的主体性之上。

      修身或仁义与利之间也不完全是互相排斥的,修身与技艺、义与利也各自构成了体用关系。但这两对体用关系则只是作为补充出现在孔孟之中,《大学》中却未提及。

      两种构建体系孰优孰劣尚无定论,但二者并非互相排斥。



明明德

    大学之道首先提出三个标准: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

    其中最为不解的是“明明德”,何为“明德”?如何“明之”?

    宋明理学从理气的角度来解释“明明德”,但大学之道有其普适性,或许不需要繁复的本体论建构。“皆自明也”,曾子所传的第一章落脚于一个“自”上。“自明”也,不从他处求。不仅是本身即有,且本身可自察明。

    而明明德似乎有两个层次,一是自明,二是明明德于他者(最大为“于天下”)。这就指明,明德是人所固有、人所共有,即大学之道普适性的第三个层面。大学之道根源于人所固有,且人皆可明之,因而皆可学之;而人之从事、政治之建构正基于此,故而与人的日常相关。

    但是“明德”是什么,如何“明之”仍未弄清。



德与仁

    在郑开《德礼之间》中提到,德的概念先于仁义等概念。仁智勇等道德概念起始时作为德的一个具体条目而归于德之下,此时的德可以理解为一个宽泛的“好的品德”。

    在孔子所著首章中未出现仁义礼智信等诸多德目,但明确的一点是,德或明德皆根源于人本身,不待外求。这一特征被包含于后来的“仁”之中,并构成“仁”何以以为其余德目之根基的基础。

      而曾子所传的第一章中,对于德不仅仅是道德层次的理解。康诰、大甲、帝典所要陈述的更倾向于政治或统治合理性的维度,“明”更倾向于对外彰显、表明之意,与“明明德于天下”相近。而“明明德于天下”与“天下平”的相近乃至相同,更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在《大学》首章中,还未直接提出以“仁义”等道德伦理来作为政治秩序的根基,而只是强调了人本身在社会秩序、国家秩序中的主体性与优先性。

      更进一步,人的主体性在《大学》篇中并不直接与“仁义”等道德伦理相联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527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535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06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61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20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64评论 3 3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51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8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97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4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3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1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9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7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李小丢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书有疑”(doubtsinreading),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嗨,你还记得自...
    李小丢阅读 3,512评论 5 33
  • 第三个 两条路的十字口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广场,一个黑人大妈跪在地上,地上摆着我的丈夫身患绝症的……介绍牌子,也就是乞...
    大葱番阅读 169评论 0 2
  • 各位家长大家好! 道医太极三才神针三千弟子谨遵师命,免费治疗十二岁以下的脑瘫患儿公益群已经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脑瘫...
    直心德明山上月阅读 5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