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从中国宋词里走过
■巴山雪儿
一说宋词,我就想起简友“散漫”写的一篇《我与宋词》,还看到简友“渴死之水”的《也谈诗词之别》等等文章,很受感动。而我呢?也是一位中国宋词的烧友,却很少写诗填词,读的多了,也想为此说几句梦话,让大家来笑一笑,“百年少”。
谈点什么呢?没想好,随便谈吧!反正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好,下面说几句。
有不少人说,宋词很美,特别喜欢。我觉得有点指代不明,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宋词包括音乐和文学等两个方面。中国古代诗词曲,都是这两方面的高度统一体,在唐宋那年代,一直是这样的。仅管也出现偏重文学意义很重的宋词,但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是主流。如此看来,他们那些人指的又是什么呢?
要去谈诗词之美,我想不要丢掉诗词的音乐美,因为它们是天然的姊妹,一直相生相伴着中国诗词几千年。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研究之,才比较完备。不然,会成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从宋词窗前走过,那音乐之美声醉了我。
任何一种新文体,它的出现都是一种“革命”,诗界也是如此。在中国诗歌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里,都引发过无数次“诗界革命”,这种“革命”的到来,带给我们的就是全新的新诗体。就宋词而言,也是这样的。宋词,有的文学理论书上讲,将它称之为“唐宋词”。其实,“词”这种诗体,兴起于唐朝后期,经过五代十国漫长时间的发展,就已经十分完备了。特别是音乐方面,配和到了不可分割的整体。那时候的词都可以入乐而歌,特别是到了宋朝的江南扬州,那里还有专为音乐而填写的词。其中的《声声慢》以及《后庭花》之音乐更是醉倒江南十二州。
其实,音乐与中国诗歌的完美共生,是中国诗歌流传千年万载的特色,没有音乐的诗歌,历史告诉我们:是没有诗歌生存的天然条件。近代来的自由诗出现,也找到音乐的接入点。不过,这时候的诗叫“歌词”,以前的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过“歌诗”,说的就是这回事。
回首宋词,历史进入大宋江山以后,出现了真正宋朝意义上的宋词,即文人的大量进入后,将唐宋词弄成了不能和乐而歌的怪胎。与后来的元曲一样,成了不能入乐的“散曲”的情况是一样的。从文学角度看宋词,我们只能见到宋词与中国数千年来歌赋发展有关,它也很美,是单纯的诗之意境美。当然,从这个角度去感受宋词,其美也是无以伦比的。它的特别之处是比唐诗(主要指唐代以来的近体诗)自由得多,同时也拓宽了入词的内容,形成雅俗共赏的宋词新局面。从这一点上看,此后的宋词之功不可灭。如果我们把宋词带进文学殿堂去欣赏,当然是比诗更加婉转生动,读来百转千回,有一赞三叹之感。所以其艺术价值还算是有增勿减。
宋词,特别是文人词出现后,在音乐方面还是在为其文学读本创造了条件,宋词中的长短句的大量使用,增强了宋词的音乐感,为其而歌带来很多优越的条件。在宋词的分片上,也明确了一二片的各自功用。当然,前后分片,在阅读或演唱等方面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情感上的变化,更是各有千秋的。
从宋词的社会影响看来,是要比唐诗更宽更广。这就是诗(指唐诗)在格律上句式上以及创作上的“启承转合”和“八股文”式创作的严格要求,让其诗情活跃不起来。特别是民间诗歌与官方之间老是不相往来,严重阻碍了诗歌的变化发展的历史大流,因而有了文学民众化的社会基础之后,加上民间诗歌对社会的文化影响不断广泛不断深入,如此等等为宋词带来更宽更广的发展时空。有了音乐的伴随,迎来了宋词的黄金时代,使之成为宋朝乃至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片!
好,有关宋词的其他,还很多。我就谈这些,望同仁批评批评为要!
2018.2.6.于四川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