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书籍是袁老师推荐的《思维可视化》,主编是北师大的赵国庆教授。所谓的思维可视化,就是要把我们头脑中的思维过程,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提供思考者观察反思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让我们关注到那些思考问题时候忽略掉的思维轨迹。
本书的第一张章呈现出了八大思维图示,它们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型图。每一种图示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圆圈图用于联想和头脑风暴,帮助产生与中心词相关的信息。气泡图用于描述中心数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由父亲,想到严厉,背影,敬业,潇洒,宽容,幽默等等特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心词语与其性质的关系。这两类图示,类似于我们说的brain bloom。
树形图将事物进行分类,类似金字塔原理。括号图将事物进行拆分,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流程图,用于分析事物的顺序和步骤。这三种图示类似于思维导图当中的brain flow。
双气泡图用于对比两种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复流程图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分析原因和结果。桥形图用来表示类比关系。这三种图示各具特点,所呈现出的思维过程,在对比、因果和类比方面,较思维导图更为清晰。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思维导图以及其在学科中的应用。在这里不做重点论述。
第三章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概念图,它是由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发明,用来表示有组织的知识。通过绘制概念图,我们可以对于知识进行精细加工,从而更为系统,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相比较八大图示和思维导图,概念图的绘制难度更大。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那么两个概念之间的连接词必须能够清晰地展现概念之间的关系,这要求绘制者有很强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考力。这对于我们的深度思考和创造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训练。
但是概念图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它的重点看起来不够突出,由于没有主分支与次分支的变化,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逻辑关系来进行布局,所以给我们一个感觉是它呈现出了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知识的主线。
每一种方法都各有利弊,这需要根据我们的需要灵活进行选择,当我们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思维可视化工具时,我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下一步,我将会尝试将这些思维可视化的工具融入到课程的开发,并且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