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并不是抱着单纯的对文学的喜爱去阅读《金瓶梅》的,之所以会去读,和其他没事看这闲书的男同学们的理由大抵是一样的。
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爱不释手。我确实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称其为“淫书”,也有人称其为“奇书”。在我看来,“奇”字确是更能形容我对它的印象。最吸引我的就是能看到古时候人们的日常人情来往,一边阅读一边就能看到当时的琐碎和忙碌,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眼前播放,生活气息非常的浓厚,那些少儿不宜的画面,反而增加了这份浓厚的生活气息——现代人的生活无外乎也是这些东西:钱,性,情。
每个人的勾心斗角和阿谀奉承,刻画的入木三分,实在是拍案叫绝。这作者的笔力放到现如今,一定是个大神。现在读到第六十八回,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一共有三个: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
说起西门庆,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人物。这要得益于《水浒传》,因为《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的奸情实在是太负盛名。所以看此书之前,我对他的印象基本就是个仗势欺人、欺男霸女的好色之徒,《水浒传》用他来凸显武松的英雄形象,所以这样描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随着《金瓶梅》的故事推进,西门庆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越来越让我刮目相看。
首先我要说的是,西门庆好色是真的,而且专挑别人的老婆下手,甚至包括下人的老婆。但是他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色之徒,凡事被他染指过的女人,只要没有背叛他的行为,他都没有弃之不顾,反而照顾的很好,金钱首饰一应俱全,出手从来不小气。李瓶儿在和西门庆通奸之后,又稀里糊涂嫁给了为她治病的蒋竹山。这个时候西门庆非常的生气,在李瓶儿过门之后不入她房,连续三日,逼得李瓶儿上吊自缢未遂。西门庆入她房后,当天就把李瓶儿鞭打一顿。看到这里,我猜想李瓶儿日后在西门庆家的日子不会好过了。
结果恰恰相反。西门庆对这个小妾宠爱有加,十天有八天在她房里,甚至引起了潘金莲强烈的嫉妒。男人的宠爱并没有给这个可怜的女人带来什么幸福,反而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李瓶儿母子死后,西门庆每天都仍然在李瓶儿房中歇息。有一幕让人格外的心酸:
西门庆不忍遽舍,晚夕还来李瓶儿房中,要伴灵宿歇。见灵床安在正面,大影挂在旁边,灵床内安着半身,里面小锦被褥,床几、衣服、妆奁之类,无不毕具,下边放着他的一对小小金莲,桌上香花灯烛、金碟樽俎,般般供养,西门庆大哭不止。令迎春就在对面炕上搭铺,到夜半,对着孤灯,半窗斜月,翻复无寐,长吁短叹,思想佳人。
白日间供养茶饭,西门庆俱亲看着丫鬟摆下,他便对面和他同吃。举起箸儿来:“你请些饭儿!”行如在之礼。丫鬟养娘都忍不住掩泪而哭。
这些举动,说他是个专一痴情的情种也有人信了。但他这样处处留情的浪荡子竟然也有这样一面,让人感慨。这样的描写,一点也不突兀,反而是西门庆的形象格外的立体:试想一下,我们身边像这种无恶不作又心地善良的人,还少见吗?
潘金莲这个角色,在《金瓶梅》中的形象与《水浒传》中又有些不同了。不守妇道这一点当然是人所共知的,但她因嫉妒害死官哥,继而害死李瓶儿,实在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早先的故事中,她就是个探头探脑爱打听别人隐私的长舌妇的形象,要不就是躲在角门偷听,要不就是躲在窗边偷听,要不就是躲在屏风后边偷听,只要是有点什么事,她一准能听到。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不喜欢这里的潘金莲,就像我不喜欢生活中那些好打听人家屋里屋外隐私的那种人一样,这样看来这种人真的是什么朝代都有,人性的进化果然是缓慢的。
等到她养的一只猫把官哥吓死一节,我对她的讨厌就直接上升的恨意了。为了自己重新得宠,两岁的孩子她也真的下的去手,等到金瓶梅因思念官哥加上身上旧疾复发,身死魂散之后,潘金莲的小人得志就更让人怒不可遏。我不禁在等这个潘金莲到底什么时候会遭报应,心里急的不行。这样的人留在家里,西门庆真是自找祸事。
再说李瓶儿,被潘金莲欺负了不知道多少次,每次不但不反抗,还帮着隐瞒,如果她告诉西门庆,西门庆也不会放着潘金莲这么每边的张狂。可以说李瓶儿的好性格,既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她谁也不想惹的软弱性格,在一个善良的环境里没问题,但是再西门庆家这种黑暗复杂的环境,软弱善良就会成为靶子,被潘金莲这种饿狼撕咬折磨,直至丢了性命。李瓶儿的死让人非常的感叹,我们不喜欢看到善良的人被坏人折磨致死的情节,但是生活中这种事比比皆是。
李瓶儿家境优渥,经常出手阔绰,从玳安的口中可知,家中小厮丫鬟,都得过她的好处,她也从不计较,谁有个难处她都会帮一帮,如果善良有排名,在《金瓶梅》这个故事中李瓶儿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李瓶儿临死前,依然善良的提醒着月娘,如果有了孩子,千万小心别遭人暗算。她致死都在为别人着想,自己却丢了性命。甚至在死后,她也托梦提醒西门庆,花子虚在阴间告了他的状,让他不要在外留宿,少饮酒,早早回家。
李瓶儿母子的死,是西门庆最大的损失。可以说西门庆自从娶了李瓶儿之后,官运恒通,富贵滔天,李瓶儿又给他带来了子嗣,可以说是他最大的贵人。从李瓶儿母子死后,实际上悲剧的气息就已经弥漫在字里行间了,李瓶儿之死是西门家由盛转衰的标志。我们作为上帝视角很容易看得出来,但是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旋涡的中心,他们不知道这些,他们依然在花天酒地的喝酒耍钱,完全没意识到世事的五常。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走向,每个人物的命运会如何结局。
再说一句,《金瓶梅》和《红楼梦》不知为何从观感上总有一种相似的感觉,不同的是,《红楼梦》显然更高雅,《金瓶梅》更符合世俗的眼光。两者都是奇书,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是用一生去经历是断然写不出来的,曹雪芹一定同意我的说法,那个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兰陵笑笑生,一定也会微笑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