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99%的事情是可以用钱解决的,世间99%的知识或技巧是可以习得的。
道理都懂,像盐一样,它的味道永远都是苦的。报最贵的健身房去最少的次数,啪!少吃让你觉得好吃的事物方能养身,啪啪!早睡早起脑子灵泛,啪啪啪!做到的从来是坚持一下放弃到底。真的是身如玄铁,心如琉璃。
阅读于我,算是最不需要坚持的事情之一。通过阅读,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体验,获得穿行其中的知识,完成欠缺的通识教育。
阅读于我,从来都是简单粗暴,海量阅读,各种书籍,各种文章,不会刻意去背诵,都是通过不断地阅读,让某一个概念反复出现而达到记住的效果。但是这样的速度太慢,时间从来都是人最缺少的。
林林总总,久远的回忆中,会阅读一些怎么阅读的书籍。30分钟速读、略读等,至少试了都不管用。现在开始准备写读书笔记,用《如何阅读一本书》开篇,自然是可以的,因为这算是为想要阅读的人而写的一本书。
一、阅读的目的:
想要弄清如何做之前,知道为何做从来都是首要的。为娱乐消遣而读,为获得咨询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
为娱乐消遣而读,最不需要费力的事情,一切为了爽,更多更快更强的体验。
为获得咨询而读,在信息化时代,换个马甲,也可称为碎片化阅读,属于被动式的,被AI算法快速喂养出来的形同怪物,基本上都是每个人一看就明白的结论或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属于看完就忘。
为求得理解而读,在任何时代,好奇心都是稀缺的,自然试着去阅读一些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主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不在是一个模子,增进理解力,获得更多的启发。
就像不求得理解而读,永远都不会知道迷信和信仰的区别,都是将愿望寄托在事物上,为什么一般人就是迷信,为什么成功者就是信仰。因为,一般人为了在已知事情上,获得小概率成功才会去转锦鲤。而成功者都是理性分析,知道这件事一定能成,没成只是没有做到位而已。
二、阅读的层次
不同的阅读目的,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方式大不相同。为了娱乐或咨询,所需要花费的,仅仅只是时间而已。而为了理解,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少人发现投入的很多,没发现同比例的增益。这时候,需要了解阅读的技巧。
初学者和熟练者,需要习得的技巧肯定不一样的。所以,习得之前,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本书将阅读的人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仅仅需要识字。九年义务素质教育,让我们的识字率大幅增长,基本上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达到,问的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2、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强调时间。“怎么克服拖延症”的文章泛滥成灾,随处可见,所以没有截止日期就是耍流氓。检视阅读,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段阅读,掌握其中的重点,试着去回答初印象:“这是哪一类的书?”
3、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相比于检视阅读,不在意时间长短,在无限的时间里面,做到最最好且最完整的阅读。也可称之为只字不差地阅读,反复地阅读,需要刻意练习。
4、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最高层次的阅读。》》》
三、检视阅读
大部分人应该都处于检视阅读阶段,包括我。规定的时间内如何尽可能多的完成事情,需要系统的略读或粗读。拿到一本书,先看书名 -> 目录页 -> 索引页 -> 出版者介绍,算是为了资讯而读,让你判断这本书要不要读下去,不感兴趣趁早放弃为好。
待完成四个动作以后,决定读下去的话,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限制,随便翻,一段或一页,最后几页不要错过,让自己保持敏感,形成初印象,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道说道即可。
如果碰到的是“硬骨头” - 感兴趣但是又难读的书。最重要的规则就是: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懂的部分。本来就不懂,期望一查或想懂是不现实的,读下去的动力就消失。
关注那些我们原来不知道,读该书后能知道的,哪怕是吉光片羽,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不懂的本来即不懂,有什么好可惜的。
检视阅读是有时间限制的阅读,会让人将重心放在时间限制上而是阅读,为了速度而速度,不可取。所谓的阅读速度,是要有的放矢,能快能慢,在需要的时候调整。
人的身体是有无限潜能的,观察事物的时候,不需要在心中默念就知道它就是它。但长久以来,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保持着一个坏习惯 - 默念。在默念的时间段内,思绪大概可以绕地球半圈后返回。如此惊人的头脑怎么能这么浪费,要练习在一瞬间将文字印入脑中,以此获得足够多的信息。书中提供了练习方法:将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的眼睛感觉的还要快,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继续练习,继续加快,然后速度就会比原来快很多倍。
四、分析阅读
检视阅读,感兴趣的书籍阅读速度提上来,但是不没有让我们理解力提上来,因为理解力不是靠速度,而是要跨越到分析阅读上。没有达到分析阅读的阶段,是没有谈论理解力的必要的。
分析阅读,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第一步,提问。某些宗教视其为最高等级的理解,在科学和工业领域,提出问题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重要的天赋。
一本书有四个问题是一定要问的,也是一定要去回答的:
1、这本书在讲什么?
2、这本书怎么说的?
3、这本书有道理吗?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很多时候,完成了购买一本书的动作,就和买入一件家具装饰品一样,剩下的只是展示价值。这不是求知欲,而是知识的占有欲,占有并不代表真正属于。
要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就是要让知识变成智识,不要局限于“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要突破到“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样利用它”。
本书中关于书籍的分类是有趣且喜欢的,给出很多比较直观的定义。
历史VS科学
1、历史: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通常带有个人色彩。
2、科学:在任何时间、地点发生的事,寻求的是定律或通则。
哲学VS科学
1、哲学:对正常的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提炼出普遍性的事物,以人类共通性作例证。
2、科学: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的书,用特殊的结果作举证。
分析阅读是建立在检视阅读基础上,掌握这本书在谈论什么的情况下,试试用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说出来才算是属于你的第一步。再然后,分析重点篇章,研究作者是怎么用一块块砖建造出如此宏大壮观的房子,如何按照顺序一间间、一层层建造起来的。建造出来做什么用途呢?尽力通过关键字、词、句,找出作者的意图。
审视自己,我大概算是一个有量而非质的“好读者”,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真正的好读者,但他们从来不是去阅读所有的书,只是把所阅读的书读精而已,甚至达到可以跟作者匹敌的境界。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喜欢的,谁不重要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电影解读,正面诠释了如何把一部电影读精,视频时长三个小时,远远超过电影的长度。
五、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书籍,我所拥有的书籍包括纸质或电子书很多很多,分类从来都是老大难问题,都是意识流分类的。倒是看了本书以后,算是知道一丢丢,如何将一本书归类到大类之中的方法。
实用书:
1、说明规则的,如烹饪书、驾驶指南等,其中谈论的问题都是为了说明规则的。
2、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如经济、政治等。其中讨论的是人类怎么样可以做的更好或更糟。
阅读实用书,从来不是问题,我们从来都是实用主义至上的,拿来即用,知而行,行而知,循环往复。如果一本实用书无法实用地阅读,就是失败地阅读。
想象文学:
不像实用书在说的是知识,而是在述说经验或感受。乔治·马丁的《权利的游戏》,背景完全脱离真实的世界,但是每一个人角色特别是史塔克家的,阅读者会为之揪心、伤心、欢喜。最喜欢的单集《私生子之战》S06E09,囧斯诺的队伍中计被围杀,喘息声、马蹄声交杂,囧斯诺被围在中间,想站起来却被推搡而无法站起来,那时候只想到:人的命运是注定的,通向唯一的宿命。这种由想象力带来的享受,也是可以窥见内在的世界的。
数学:
全书最喜欢的一段:数学是一种语言,我们可以像学习自己的语言一样学习它。在学习自己的语言时,我们要学两次;第一次是学习如何说话,第二次是学习如何阅读。幸运的是,数学只需要学一次,因为它完全是书写的语言。
我们是如何学习英语的?首先要学习语法,累计词组词串。数学也类似,学习数学的词汇、文法,每个符号或者公式代表什么,是需要记下来的。数学的定理证明,用已知的公理去验证,找突破点去解题,不正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方法论,用已知推论未知,用局部了解全局。
哲学:
如果一个人问我,哲学是什么?我大概会回答,哲学是解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觉得,哲学都是这三个引发出来的,虽然比较片面,但是本书提供另一种说法,真正的哲学,纯粹来自身而为人的经验,有严格的检验,以确认答案是否合乎逻辑。
既然哲学是去解说事物的本质,阅读哲学作品的时候,重中之重就是发现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任何好的哲学家,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和原则,然后淋漓尽致地阐述。比如,帕拉图认为:哲学对话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所以帕拉图的《对话录》,就是对话,甚至口语化。
六、主题阅读
确定某个特定的主题,然后搜集海量书籍,然后从众多的作品中理出脉络。光是确定什么主题已经让人煞费苦心,算了,暂时列为有生系列。
一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当然不可能,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就不会改变了。只是你到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未来很可能一直超过你。
一次次地阅读,也是一次次地追赶,往后余生,一本好书都是可以让你得到成长,持续阅读和成长,两个交织在一起,让思维模式潜移默化地改变,这就是最好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