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感受颇深。文章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主席作为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博大胸怀。
文中虽然不带一个悲一个痛字,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处处让人对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感同身受。比如,从接到噩耗起,“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不思饮食。只是一支接一支的吸着烟。”“喃喃自语:‘岸英,岸英’”使人感受到一位父亲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可是却又难以抑制,默默在内心呼唤儿子归来。又如当警卫员送来志愿军司令部要求运送岸英遗骨回国以及朝鲜方面请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的电报后。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画面:“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此时,主席心中一定是心潮翻涌。让我们看到一位慈父难以抑制的痛心。又如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主席卧室,看到签字的电报记录稿下面泪水打湿的枕巾。令人眼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主席躺在床上,一定整夜辗转难眠。他可能在回忆儿子的音容笑貌,回忆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泪水泉涌。当他以国家为重,为了革命,不徇私情。在电报记录稿上。做批示时一定是手指颤抖。强制抑制着内心的忧伤与思念。这让我们看到慈父的情感,更感受到一位伟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毛泽东曾对老友周世钊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由此可以看出。主席在内心是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而且对子女也是同样的要求正因为共产党人有这样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战争时期战胜重重困难。实现国家的解放统一。使祖国越来越强大。反观如今社会,个别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对别人无数要求准则,自己却根本就没有做到,让群众如何信服?如何凝聚人心?放眼当今时代伟大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美国等国对我们虎视眈眈。祖国要更加强大,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砥砺建设与发展。期待在党的领导下社会风清气正。祖国更加强盛,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