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所谓“中世纪”,只是一个时间上的泛指。在西方指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革命前后,在中国,指代整个皇权时代)
01
如果你是一个中世纪的老婆,你有很大的可能过得很悲催。
如果你生在富贵之家,那么很有可能,你会被当作财富或权力交易的砝码,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一个相貌品行都是未知数的男人,去传宗接代,去伺候公婆,去跟他的大小妻妾搞“宫心计”。
如果你生在乡下,也许你会幸运一些。你的老公可能不会三妻四妾,不会到处去沾花惹草。
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没那个本事。
如果顺利,你可以跟他白头到老,生一堆孩子,种一辈子地。
可是如果他走了狗屎运发达了,变成一个土财主,那么八成他就要惦记着把村头老王家的二闺女娶过来做个小。
那么一个模范的中世纪老婆应该是什么样?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三从四德”。
三从,就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总之一句话:女人,要听男人的。
这个最早源自东周时代的观念,在汉代儒家思想正统化之后被进一步演绎成了“夫为妻纲”。
东汉初年,一个叫班昭的女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自虐狂般的发挥和演绎,写出了一篇流毒千古的《女诫》。
“女子事夫如事天,”她说,“否则就会遭受天谴。”
从此,老公变成了老婆们的上帝。
所以中世纪模范老婆的第一个标准就是:顺从,规矩。老公让干的坚决干好,老公不让干的坚决不干。
就像辜鸿铭所期待的那样,当老公要娶妾的时候,她不但不应当不吃醋,还应该满面春风,帮着打点聘金,筹备婚礼。
第二个标准,叫做贤妻良母。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做《乐阳子妻》。
说有个叫乐阳子的,在路上捡了块金饼,兴高采烈地拿回家给老婆。
老婆却拉下脸来把他骂了一顿,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你怎么能这么没出息呢?
乐阳子“大惭”,赶快把金饼扔了回去,然后出门求学。
过了一年他回来了,老婆问他回来干嘛,他说我想你了。
于是老婆又怒了,抄起剪刀就要把自己刚织好丝给剪断,说我织了这么久才织成这么长,要是剪断了那就是前功尽弃,你读书也是一样,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乐阳子又被骂醒,赶快跑回去继续念书,七年没再回来。
这哪里是老婆,这明明是老妈呀!
但这却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模范老婆。
所谓的“贤妻良母”,
她要下得了厨房、上得了牙床。
她要织得出布匹、生得出孩子。
她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辛苦。
当然,必要时,她还要给精神上没有断奶的老公们当娘。
2
中世纪的模范老婆,还有一个最变态的标准,叫做贞烈。
从秦汉时代开始,政府就在有意无意地强调妇女应该“守节”。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不能改嫁。
西汉的刘向写了一本《列女传》,里头记录了十几个贞节烈女。
比如里头有个叫高行的梁国寡妇,丈夫死的很早,她立志守节。她长得很美,所以很多人来追求,包括梁王。
高行没办法拒绝,于是割了自己的鼻子……
这些故事,对当时的一些“烈性女子”影响颇大。
比如东汉刘长卿的老婆,在老公死后,怕父母逼她改嫁,就学着高行的样,割了自己的耳朵。
到了宋代,一些人的节烈观开始走向真正的变态,宋代著名学究程颐就是一个代表。
有人问他:“如果一个寡妇孤苦无依,能不能改嫁?”
他回答:“不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除了这些上流人士的鼓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用阴间的故事来吓唬那些没读过书的妇女。
有一个故事说,浙江衢州有个陆氏,在丈夫死后改嫁。一天晚上她收到一封信,一看笔迹,正是她那死鬼丈夫的。
信里面骂她改嫁失德,做老婆、做妈妈都不够格,说已经在阴间把她给告了。
三天后,陆氏就给活活吓死了。
可想而知,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对女人们的心理会有怎样的冲击。
于是,在不断的教唆和哄骗中,女人们对贞节二字看得越来越重,到最后,这似乎就变成了女人的天性。
清初,有个寡妇坐车进城,守城的几个当兵见人家长的好看,就说了几句风话,无非是“你看那女子长的怪俊”之类。这位寡妇在车里听到了,认为自己被那几个野汉子给侮辱了,回到家就开始哭,然后开始绝食,二十多天就死了。
还有一个更让人无语:有个已婚的王氏,一天丈夫出门,她自己在家睡午觉;忽然一阵风吹过,把门帘给掀起来了。王氏爬起来就骂,说有人偷窥她。家人都来劝她,说不过是风吹的,根本没人偷看;可她死活不信,最终,还是上吊自杀了……
有一个数字,更可以说明这种哄骗的效果:
汉代,受政府表彰的节妇(守节不改嫁)数字是22人,到了明代,变成27141人;
记录在案的烈女(为守节或殉情而死的),汉代是19人,明代是8688人。
据明万历年间修的《休宁县志》载,在人杰地灵的安徽休宁县,妇女们的节烈观念特别强烈,丈夫死后寡居数十年的数不胜数,丈夫一死就自杀殉夫的也屡见不鲜。
今天你去休宁县,还能看到一排一排的贞节牌坊,像一个个孤独的灵魂,伫立在田野之中。
道学家们成功了。但谁知道在这其中,掺杂了多少女人们的泪水。
曾有一则流传甚广的小故事。
说有一位守寡多年、终获表彰的老寡妇,对着前来祝贺她的后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她拿出一串被手摩梭得溜光的铜钱,说:这几十年,每个夜晚,我都是靠数铜钱熬过来的。
3
唐代以后的历代法律中,多有一个“七出”之条,规定了什么情况下老公可以把老婆休掉。
这“七出”分别是:不孝,无子,淫乱,嫉妒,恶疾,口舌,盗窃。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世纪的老婆,
你应该无条件地孝顺公婆,给夫家生儿育女;
你必须忠于丈夫,不能有任何不恰当的欲望;
如果丈夫带回了别的女人,你不能阻止,而要笑脸相迎,和睦相处;
你要保持健康,保持为家庭当牛做马的活力;
你不能太八卦,不能去找闺蜜搬弄是非,当然更不能偷东西。
你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这就是一个模范老婆的完整标准。
当然了,模范总归只是一种理想,而真实的历史,总是生动的。
即便在最黑暗的年代,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爱做烈女,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如程颐那样无情。
来看一则唐代的离婚协议书: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位因“二心不同”而提出离婚的相公,让我们看到了大唐时代隐藏着的一丝温情。
就算在理学家们大行其道的宋代,也有怕老婆的人。
比如大科学家沈括,怕老婆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他的老婆对他说打就打、说骂就骂,甚至经常把沈括的胡子连皮带肉地薅下来……
后来老婆急病而死,大家都去祝贺沈括,没想到沈老先生从此精神恍惚,不久也去世了。
深情的男人当然也有。
比如苏东坡,会在十年后还深情地为亡妻王弗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又比如清代的李渔,会为了两个小妾的死伤心得寻死觅活。
但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李渔,他们都是实际上的“一夫多妻制”的直接受益者。
苏东坡的身边,一直姬妾成群。对这些女子,他并没有如王弗一样的深情。他在官场数次沉浮,每次贬官,他都会把这些姬妾像礼物一样送人,等得势之后,重新再买。
李渔从年轻时起就贪恋女色。成名之后纳了一堆姬妾,数量多到可以组织一个戏班。他还喜欢在旅途中品尝各地美女,自称“客中买婢,是吾之常”,走一路玩一路,快活似神仙。
他们的深情,都建立在一种充足的性占有和性满足的基础之上。
他们可以从容地享受性爱,如果愿意,当然也可以玩一把深情。
而女人们要面对的,注定是无奈。
就如唐婉,她曾何其幸运,遇到了陆游那样痴情又有才华的郎君;但又何其不幸,遇到了陆游他妈那样强势而又固执的老太太。最后,姻缘只能化作一声哀叹。
就如林黛玉,理想的婚姻曾近在眼前,但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幻梦破灭之后,香消玉殒。
爱情是一件奢侈品,直到如今,它也没有成为婚姻的主旋律,何况数百年前。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创造着才子佳人的爱情童话,恰恰是因为现实中缺少爱情。
对很多人来说,那不过是精神意淫的素材罢了。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相信,在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里,女人会活得跟男人一样开心、一样有尊严。
在一个男人可以颐指气使的时代里,温情与深情,注定会像三条腿的蛤蟆一样稀缺。
只是到了近现代,女人重新回到社会之中,她们开始自立,男人面对女人时的道德面具,才逐渐被她们撕破。
男人就像被扯掉了遮羞布,赤裸裸地站在已经褪了色的“一夫一妻制”牌坊前面。
这次,轮到女人们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