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杉
我的来访者C君,因失恋来找我约谈。
C君与女友是初恋,分手的原因是爱的太累,对女友并非不喜欢,但这份爱情早已让自己不堪重负。C君一开始谈恋爱,就扮演起了一个100分男友的角色。比如,每天晚上10点,准时和女友打一个小时的电话;出门必须牵着女朋友的手;但凡过节一定要同女朋友共度,并送礼物和惊喜;女友喜欢的东西一定想办法买给她,即使有时候超出自己的经济范围;女朋友有事,必须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出现;女友生气了即使自己再委屈也要拼命哄着……
我说:”你做得很好,百分百暖男啊。”
C君说:“是吧?所以我提分手的时候女朋友觉得特别莫名其妙,可是好累啊,刚开始还好,越到后来越累,觉得生活中很大一块被占去了,身体和心灵都很疲累。”
“这些事情都是女朋友要求你这么做的?”我继续问。
“她倒没有这么要求,可是,做人家男朋友不就应该这样吗?”C君答道。
“你的脑海里好像有一本恋爱守则,教你如何做别人男朋友。”我追问。
“你这说法很有趣,不过好像是这样的”,C君点头承认。
我瞬间明白,C君并非遇上了一个又作又难伺候的女友,反而是被自己设定的规矩伤了神,耗了精力。C君的恋爱,仿佛一个军营里的士兵,背好了条条军规,一件件照做,不敢有丝毫怠慢,怎会不累?
C君对女友的爱情,大概也被这些规矩的执行过程中消磨殆尽。
有趣的是,C君的规矩并非别人强加,而是自己给的。就像一个活在四面封闭的铁盒子里的人,前后左右都写满规矩,把别人挡在外面,自己关在里面,感觉又疲惫又孤独,却不知道钥匙其实就在自己手上。
我进一步跟C君讨论了如此守规矩的原因,发现C君的父亲就是一个对自己、对别人都极其严格的人。C君告诉我,父亲从他记事以来就有近乎机械化的生物钟,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点睡觉,雷打不动;对家里的每本书、每个茶杯的摆放位置都有明确的要求;对自己的说话方式、走路姿态也都常常指责修正;更不用说学习成绩、工作方式,标准之高常让人咋舌。C君说,自己从小最痛恨的就是父亲对自己的干涉,觉得干什么事情都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完全没有自由。
但是,很显然,尽管不喜欢,C君的行为方式都深深地刻上了父亲的烙印,不仅对女友,对身边的朋友,以及对身边的每件小事儿,C君都是如此。头脑中有太多的“规矩”、“应该”及“必须”,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坚实的铁盒子,分毫也撼动不得。
可是,感觉不会骗人,事情做久了一定会累,胳膊抻久了一定会酸,这样如士兵般爱一个人,必定很难长久。
每次见完C君,我都会感慨:人是何等的有趣又复杂。为了生存与适应,明明已经做出了太多的妥协,真实的自我被侵蚀的七零八落。却还在不自觉地给自己定着规矩,上着枷锁,比如我是好学生,就要争取次次考第一;我是好妈妈,就要事事以孩子的利益优先;我是好老师,即使带病也要站在讲台上。
我们中的大多数,大概不会像C君那样严格的活在铁盒子里,却在一个个自我张贴的标签下过得辛苦异常。这样的生活固然严谨规律,却总是少了许多乐趣和弹性。想起塞·约翰逊那句——“法则可以避免错误,却决不会赋予美”,此刻颇为认同。
生命因为规则而有序,却因为例外才真实美好,二者果真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