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做事拖拉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拖延症患者。
做任何“正经”事情,不到最后关头,我都没法提起精神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尽管多年来常常因这个习惯吃亏,但却始终没有改变的动力。即使一再向父母保证说要改,也只是口头上答应而已,并没有真正往心里去。
一再如此,除了由于人类本性中的惰性,在我身上大概还有两点原因:
拖延是我的自我证明的一种方式。我通过用deadline之前的最后一点时间完成原本需要几倍时间才能做完的任务,有意无意地证明我的聪明过人。
拖延也是我的自我掌控的一种方式。面对明知该做但却不情愿做的事,尤其是被父母老师监督催促着不得不完成的事,我感到只有通过尽可能的延宕,才能满足我控制自己生活节奏的欲望。
所以,拖延于我而言,是一种反映着被压抑的种种欲望的生存手段。透过这种习惯性的行为,可以看到我的价值观念、性格弱点,以及与外界之间别扭的连接方式。
尽管拖延让我在潜意识里获得了某种自信、优越感,以及来自反抗、掌控的快感,但我为此付出的代价并不小。任务完成质量并不高,身心健康也受到了长期的磨损,而临近deadline时的突发事件更是能轻而易举就让猝不及防的我濒临崩溃。
所以,我也为改变这种习惯做过各种尝试:写各种类型的计划、请网上和身边的人帮忙监督、阅读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下载提醒软件、加入以战胜拖延症为主题的论坛与QQ群、购置番茄法闹钟和大大小小的记事本……
但是至今为止,我个人的时间管理依然是失败的,就像现在的我还在郁闷:怎么一晃就又是周一了?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想,是时候换一种思维来改变这种状态了。
是什么导致我的时间管理总是失败?通过刚才的一番梳理,我感到这根源是欲望。
四体不勤的背后,是寻求安逸的欲望;
证明自己智识过人的背后,是追求名利的欲望;
有意不作为的延宕的背后,是自我掌控的欲望。
欲望无所谓对错,但欲望左右着我的行为,消耗着我的时间、精力、生命。
当内心欲念丛生,使用再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也难以执行所有任务。除非将人异化为一个不必自主思考、没有生活感受的电脑,只需要输入命令就能飞速地自动运行。
可是人毕竟是由血肉组成,一生只有三万多天,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而每天除去吃喝拉撒睡,清醒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如果再任由纷繁的欲望带领自己东奔西突,那么除了浮躁、疲累,便是无聊、空虚。
把欲望放下,把那些使自己陷于贪馋懒惰的欲望放下,把那些披着励志外衣的欲望也放下,把分不清是否来自早年创伤的种种貌似合理的欲望都放下。
慢慢地走,仔细地倾听,小心地拾取,不要急于背负。
家里要重新搞装修了,之前的旧家具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扔出去吧,太笨重,不扔吧,太占地。一个人的内心也是这样,塞得太满就失去了转圜的空间,也就容易“心塞”(心里堵得慌)了。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到可以潇洒地做人生减法的阶段,但我不能看见别人在捡什么就也低头寻找什么,或者看到有什么好东西就轻易地捡回来。单纯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对成人而言则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行业里的成功人士是否就是事业上的标杆?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是否是在迷失自己的方向?我曾经走过这样的弯路,身前身后云山雾罩,貌似在勇攀高峰但却没人知道我正在面临失足跌落的危险。
又如依恋大人是孩子的本能,而依恋孩子则是大人犯了幼稚病。我不喜欢《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词里,“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这样的生活。一个人的时间可以去很多的地方,唯一不要的,是捆绑在另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上。
时间一直在逝去,我在也难以控制地老去。但在找到值得自己用余生追求的那几样珍贵的东西之前,把时间用在这种辨别与挑选上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