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加了一个兴趣群,群里都是有共同爱好的陌生人,这个群比较严格,不准发广告、不准发链接、不准闲聊……管理员以毒舌著称,拿个小鞭子天天督促群成员提高水准、不要沾沾自喜。凭心而论,因为不用像同类兴趣群一样社交推广,我也蛮喜欢这个群的氛围,但是毒舌的管理员难免有拜高踩低和小题大做的嫌疑。
因为刚入群时不懂规矩也有过被管理员斥责的经历,所以后来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我都有一些感同身受的小同情。于是有两次,我看不下去的时候私聊了自以为不明真相的新成员,安慰他们不要较真、适应一下就好了。我预期的回应当然是他们像我当初吐槽管理员一样跟我倾诉心声,最起码应该谢谢我的支持吧。但是他们显然比我心理素质高的多,对此丝毫不以为意,然后自作多情的我就显得很尴尬。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这种事情发生几次之后,其实我开始反思了,因为从小我就被告知一个道理“两人吵架可能是双方的错,但你与所有人吵架一定是你的错”。虽然我上面说的不是吵架,但是可以套用这个公式:大家都不领情,错一定在我,但是为什么呢?下面是我思考的结果。
通常像我这样多管闲事的人,心里多少有些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能很微小不易察觉,比如说上面的例子中我敢去安慰别人因为自恃自己是早入群的前辈。
这样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有一个词很准确“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知乎上有人提问过“好为人师是什么原因”答案中我最认同的一条这样写“知识积累的前期,知识总是助长人们的傲慢,并且使其忽略自己的有限和无知。”真正的公知(尽管这个词现在已成贬义,我还是愿意满怀尊敬的称呼真正值得上这个称呼的学者)不会被人说好为人师,因为他们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级,足够当很多人的老师。好为人师的两个特质:一知半解,急于展现。这两个特点归结起来其实都是自高自傲在作祟,普通人的智商并无多少差别,这种自傲总是像狐狸尾巴一样藏不住,于是就没有人感激你,因为你和对方都明白与其说是伸出援手不如说是多管闲事。
好为人师的另一个极端表现“恩大成仇”可能更好理解。《甄嬛传》里安陵容对甄嬛恩将仇报就是典型,很多人理解不了恩将仇报的人心理为何如此扭曲,其实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知道了:同样出身为人,为什么你的幸福多到满溢出来施舍我,而我却总是被人怜悯?被同情施舍的滋味并不好受,它无时无刻不提醒你身处低位、看人眼色,卑微如同泥沼一样死死抓住不放、难以彻底救赎的施舍更会加重这噩梦般的窒息。
还有一个原因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感激和欠情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接受帮助或赠与后,感觉到欠情(indebtedness)是一种负债的感觉。帮助者或赠与者希望他有这样一种欠债的感觉,会不断提醒他应该感恩,要知恩图报,否则就是忘本和没良心。感激是一种与欠情或借债还钱、知恩图报不同的情感。感激(gratitude)是接受善意、无私的礼物的心情。感激者了解礼物的精神,相信礼物赠与者的无私动机,知道那不是为了求回报,更不是一种用赠品来控制他人的手段。”当你作为帮助人向别人提供援助的时候,你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感激还是欠情;当你接受别人的好意时,你也要警惕对方是哪种人,毕竟欠债不是一种好的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用经济学理论一句话就解释了:供需不平衡。你提供了别人不需要的援助,当然不能指望别人回馈你期望的感激。
不符合市场定律的产品总归是要被淘汰的。请收起你泛滥的好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