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带读关于“深刻”和“平等”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今天看到群里讨论起“自由”和“独立”的话题,便立马听起了《看见》最后一天的带读。
因为“自由”一直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甚至可以说有一点苛求,我一向不希望被束缚。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自由仅限于身体和生活这种浅薄的层次。对于思维和精神层面一直没有这么多独立的欲望。
真的很感谢我的孩子,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不知怎么的,身边有了太多的想束缚他和绑架他思维的声音,也正是这种声音的刺耳让我感觉我不得不独立,独立行为,独立思考,独立为他人。
为了这份独立,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便不能“自由”。婆婆喜欢读佛经,我得让自己放弃那些让人沉醉的文学书,慢慢喜欢起佛书,最起码知道这么虔诚的背后究竟是一份什么力量。为什么婆婆自己不吃荤会喜欢看着孩子吃荤,为什么学佛的婆婆还会动不动对孩子大发脾气?等等这些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公公喜欢看电视,一向对电视不敏感的我也得琢磨着各种公公喜欢的综艺节目,哪怕就是“老娘舅”这样的烂节目。我得明白这种没有任何营养的节目,除了让公公放松心情以外,还有什么魔力能让他不顾还在旁边做功课的孙子,却依然无所顾忌地打开欣赏。有些爱好的背后是享受,有些爱好的背后是逃避,有些爱好的背后是等待。这些都需要我们走进他才能真正体悟。
老公是生性乖张的顾家男子,却喜欢看演唱会。我总是陪他看一些有些连歌星名字都不认识的演唱会。在那份激情呐喊和蠢蠢欲动背后的那份释放你不经历又怎能体会?
如今对佛经一知半解,依然无法体会到看各种综艺节目的乐趣的我,倒也不排斥多看几场演唱会。虽然我不能走进每个家人的内心,因为对于他的前几十年实在不是我一句两句,一天两天能完全了解的。至少,我在育儿方面的各项推进,不管中医育儿有多小众,“彭彭式”的教育理念有多奇葩,哪怕我生活中我这个妈妈有多“坏”,所有这些理念我在家庭中都能独立地进行,不能说有多完美的配合,至少没有任何阻碍。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我曾经失去的“自由”,也是建立在“深刻和平等之上”
因此如今的我已经对曾经追求过的那种狭义的自由有所摒弃,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的自由。“做个明白的傻子”是我让自己获得精神独立的信言。对于任何事任何人任何想法,凡是出现有负面信息的时候,我一直告诉自己“思维是可以转换的,对人的看法亦是如此”。因此,教会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我想我要教会孩子学会转换思维的习惯。因人。没有什么是一尘不变的,你评价的人在变,时代境遇在变,就连你内心都在变,所以我们的思维一定要因人因境因心而变,而变化的最终目的便是让自己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