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无事看了一眼报纸的文化版,有一个词有点醒目,作者在描写身后小孩子因为第一次坐飞机时大呼小叫,作者描写道“他们肯定是没有见过世面的阶层”。
阶层两个字,有点伤害,三十好几了,我也没坐过一次飞机,的确也没见过什么世面。阶层这个词看不见摸不着,确是最伤自尊的。这代表了不管你如何的努力,你只属于这个阶层,先天决定,出生决定,你无法改变,时间长了还会变的麻木不仁,无心上进,阶层决定了你的眼界,你以后的社会地位,多么悲惨的事实。有篇文章说,阶层的区别从小学生就能看出了,某市重点小说的学生宁愿不吃中午饭,也要赶着上课,而一个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却要求11点结束课程,因为要回学校吃免费的午餐。作者说这就是差距,以后这些孩子的眼界跟发展,也绝对不在一个层次。
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六十多年,阶层这个词还是不免让人回到解放前,回到那个人要分三六九等的时代。很无奈,出生就决定了的眼界与阶层,无力改变。你可以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一点,但是跨越阶层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无产阶级这个词鼓舞了成千上成万的群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空前的很高,那是特定历史时期。现在,农民阶级的生活比旧时代改善了很多,但依旧没有逆袭的迹象。工人阶层自下岗大潮后已经不是一个特定的阶级了。阶级这个词越来越被贫富差距代替了。而且即使在同一阶层内,也是分上中下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上学可以有学区房,可以报有益的课外兴趣班,可以出去开阔眼界,条件不好的,只按规定上普通的学校。按部就班地成长,等他们长大了也会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另一半,按部就班地重复着一代代阶层该做的事。
大部分人生活在同一个阶层,其中有些条件好的,有些不好的,但终归成功跳跃上一阶层的人为数不多,没有大的社会变动,后天的奇迹旅程,不可能使一大批人成功摆脱出生的阶层。实际上,能说出阶层这个词的人,必定心理还是存在隐性优越感的,有种居高临下,眺望众生的感觉,觉得可以看穿低一级别人的思维与行动。
悲催的是,你我大部分人是这芸芸众生的小老百姓,是这个社会里特定的那个阶层的人,不管在小城市身揣1000元睡到自然醒,还是北上广月薪几万还是无房无户的外地人,没有什么不对,只有自己的选择,等你在大城市奋斗几十年后,扎稳脚根后,你的下一代,面对小城市里的同龄人,或许心里上会有一丝的优越感吧。
优越感这个感觉是需要有的,可以激人上进,又可以安慰人心。哪怕取得一点点的成就,心理也会产生妙不可言的心理变化。既然我们大部分突破不了阶层,起码我们可以努力的提升了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地位,决定你心理的优越感有多少,在你面前有优越感的人,必定有超越你能力的地方,或许是原生家庭的积累,或许是后天的努力与上进。让我们一直走在追寻优越感的路上,多年以后说不定,你也能笑着跟别人说,以前我也过的是那种苦逼的日子,也没坐过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