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芳老师提到我要强调的第一个问题:第一句话,文章的标题。教师需要有复杂的理解力。
陈老师首先自问的是:面对孩子说出来的话,我们真的听懂了吗?如果没有,我有努力地去尝试听懂吗?面对孩子的总总行为,我真的理解他想表达的东西吗?如果没有,我又努力尝试去理解吗。我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还是从教师的权利和从教学管理角度评判孩子。复杂的理解力有助于我们不断接近生命真相的认知能力和洞察能力。
这段话用了1分钟29秒。我反复听了无数遍。我为何在此处如此停留。那是因为,我反复听、反复写、反复重听、反复重写。你可能会问我,这段话为何如此重要?我想说:“这段话不免让我回忆多年的教学。在我内心深处一直纠结一个问题,这样的自问我问过自己吗?或者说,往昔,刚踏入讲台的自我,是不是和这段话所倡导的理念相距甚远。如今,在不断更新的自我,我在反复学习中,这样的理念又是不是不断去追问的呢?”
人活着总是动态的。我想到了,阅读《教育的勇气》,我也认真读了。可是我没有读出这样的体会。圣人们教我们成长的法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像陈老师觉察到读了《教育的勇气》。教师需要复杂的理解力。他首先想到的是自问。我为什么没有体会到这样的一段话。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去自问。那可能会说,自问有多么重要。
自问:充满热情问问自己
我想到一件事情。“努力”和“努力到”可能是不同的层次。努力,可能都是每一个人每天的状态。“努力到”却是一个不断接近的状态。今天下午,当我回忆起下午的课堂,有一个小事情让我记忆犹新。当我让孩子们做数学题的时候,学生独立完成。等待我订正的时候,我发觉一个孩子似乎是算错了。可是,当时,我用否定的语气询问孩子们。结果,学生都回答是否定的。当我瞬间觉察到自己是看错了。这个孩子是正确的。我突然又变换语气询问孩子们,我把嗓子提高一度,“他做得对吗?”这个时候,有的孩子开始怀疑。等待之后,我多次变换语气,我发觉孩子们不再用我的语气来回答问题了。因为,之后他们才开始真正思考。这个故事让我发觉,课堂的教学里,我自己会出现错误。还好当时,我抓住自己的错误。我又发现课堂里变换语气的重要性。我甚至发觉,孩子们是否思考与我们教师的语气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回忆和思考过程,让我自问自己。我继续追问:“我有努力去观察孩子们写的算式甚至问题吗?”当我发觉自己可能会看错,我可能会和孩子们沟通,当然,我们更会加认真反思,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值得反思的。
自问:充满期待问问自己
你什么时候是最好的自己?我想,如果教学的过程是我最好的时候,最好的状态是努力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努力去尝试听懂。还要写将来我可能的自己。我必须克服的障碍是什么?我现在怎么办?
1.我要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热情让我更幸福。
2.我对教学记录充满兴趣。如果对教学的一个细节充满兴趣。如果慢慢记录课堂的点滴,越写越有意思。
那天,陈老师给我发了一段文字:“看张曼宁的画,我终于明白“小珠子”算数是什么意思。在数学课上,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孩子思维的发展,这可能跟数学这个学科特征有关系。像你这样的记录,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数学学习的素材。你之所以会把它记录下来,是因为你觉得这件事有价值,有意思。但写作——尤其是单篇文章的写作,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一篇文章只要凸显一个主题就可以了,主题太多,文章就会显得比较散。你现在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记录习惯,并通过阅读,逐渐找到自己的思考主题。主题化思考有助于你重新梳理、整合这些素材,这样一方面会让这些素材变得更有价值,另一方面也会让你的写作上一个台阶。”这里面,我发觉有一个好的地方。陈老师给了我一个方向。我才发觉,写作写作,就幸福了。事实上,我发觉,本身聚焦在一个专题或者主题,这本身更为重要。
3.我对教学的投入
我要足够投入,那么教学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的投入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是愿意坐下来读书、安静下来写作。其次,我愿意走进儿童,愿意多听听他们的想法。最后,我愿意勾画自己的困难。如果我们有困难,只要我们不断去抵达困难,可能一个个困难就会被克服。
4.我对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