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开篇是朱棣起兵造反攻入南京城的场景,在他之前,中国统一王朝经常有诸侯造反,成功率为零,独独他打进南京,从自己侄子那里夺下皇位,妥妥的天选之子。
造反的先决条件
首先需要有能力,军队、地盘、保障和团队缺一不可,通常对政权最直接和最大威胁的是有能力造反的人,这类人也最容易被主君主盯上 。
第二是反心。历史上有反心的人多,比如唐中宗李显就有个傻儿子李重福,在几乎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跑到洛阳街上号召大家跟他干一票大的,当天就被洛阳县“公安部门”给解决了,估计唐睿宗李旦(李重福叔叔)还在问“怎们办”呢,李重福的脑袋已经送到了,可以想象李旦一边哭一边笑的表演“我的傻大侄”。这样的智商成功的拉低了整个俱乐部的平均水平。
有能力有反心的人不少,为什么独独朱棣造反成功了呢?
燕王朱棣
先说说能力,,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封诸侯王一直非常有争议,每一个朝代的封诸侯王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叛乱。是的,你没看错,每一个,可是为什么又要封呢,因为国家管辖地域太大,万一出现大的叛乱或者首都受到严重威胁,各地的诸侯王能就地解决叛乱或带兵勤王,这就是理想的状态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诗经·商颂·殷武》)。朱元璋和前朝的君主一样,把自己的儿子们送到各地当诸侯王。朱棣11岁就被封为燕王,封地在今天的北京,15岁在皇帝爸爸的安排下和徐达长女完婚。之后在封地一待就是18年,当时的北京离边境地区不远,经常要跟彪悍的北元残部干仗。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最有能力和影响力的诸侯王,造反的能力他是不缺少的。
他的反心是怎么来的呢?
造反一旦成功享万里江山,即使诱惑如此之大,相信他一开始也没打算反,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朱棣,很清楚诸侯王硬扛朝廷的很多,但是从来没有成功纪录,他应该不会自恋的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不造反他还能做个藩王,吃香喝辣,可一旦失败,是要掉脑袋的。
就算运气真那么好,江山真抢来了,怎么合法的继承也是个头疼事儿,古代国家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同室操戈即便不惧天下口诛笔伐,自已良心这一关也很难过,所以建文帝登机之初,应该没有反心。
可为什么最后还是造反了呢?
朱元璋所有儿子里面朱棣最像他,可是他非嫡非长,如果朱标没有早死,顺利登基,应该能镇的住他,可是历史不容假设,朱标比朱元璋还早过世,朱元璋悲痛之余,绕过所有儿子,直接立朱允炆为皇长孙,估计朱棣多多少少会有些不服气。这些不服气不足以支撑他造反。要命的是朱允炆登基以后,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削藩,身边又是一帮理想远大饱读诗书的蠢书生。完全搞不清真正的敌人,专挑软柿子捏,先后把实力不强的几个王贬为庶人发配边疆,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有实力同时还不服气的朱棣,后面的事我们知道了,天下大变,朱棣造反成功。
前面我们也说了,中国统一王朝经常有诸侯造反,但是没有人成功过,为什么独独朱棣成功了呢?不得不提到他的几个神助攻。
助攻一:建文帝
从政治经验来说,建文帝和朱棣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他在深宫中养尊处优接受孔孟之教的教诲,可朱棣是从死人堆里拼杀出来的,建文帝只想削蕃,可能都没有认真想过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所以昏招不断,频频给对方送“利好”。
一、谋略不足:还没坐稳皇位就急着削蕃,一个都不放过通通解决,偏偏把实力最强的又放到最后,摆明了告诉朱棣早晚会轮到你,同时又为他留了准备时机。
二、性格仁善:朱棣造反,中央当然要打,主帅出征前夕,跟人说活捉朱棣,不要让自己背上“弑叔”的罪名,我要是主帅估计也会蒙圈儿,干掉对方容易,可是不伤他性命,这仗怎么打,几次朱棣的死里逃生,得益于他的这道旨意。
三、识人不明,御下不严:让擅于守城的耿炳文负责进攻,耿炳文刚打出点感觉准备耗死对方的时候,把主帅换成纨绔子弟李景隆,直接导致60万大军的覆没,即使这样,都没有处置李景隆,在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帮他大开方便之门,为他的造反大业,贡献了力量。
助攻二:朱元璋
为了避免大臣们权势过大,影响大明的江山永固,从胡惟慵案再到蓝玉案,朱元璋把能干有权势的功臣杀的干干净净,把保家卫国的使命交给其它的儿子,导致建文帝无将可用。如果他地下有知,最后是自己的儿子篡位,不知会怎么想。
助攻三:儒生,代表人物:齐泰、黄子澄及方孝孺
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不怕死,最终归宿也差不多,都被诛了九族甚至十族。但是问题在于这帮人做事全凭一股热血,手段又极为拙劣。看看这帮人具体是忽悠建文帝怎么干的。
明太祖朱元璋1398年6月去世,收到消息后全国各地的儿子都准备回南京奔丧,朱棣也在奔丧之列,朱棣到淮安的时候被建文帝使臣拦住,向他宣读了太祖遗诏“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明史》)把朱元璋的这句遗诏翻译过来就是老子挂了,儿子们别回来。朱棣无奈之下只能让自己三个儿子回京奔丧,结果三个儿子被扣押在了南京。不让他奔丧可以用遗诏来搪塞,可是扣押他儿子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摆明了告诉朱棣我们准备动你了。
不久后朱棣同母胞弟周王朱橚被逮捕,这个时候朱棣一边装疯、一边暗中准备,终于决定奋死一搏,但是三个儿子还扣在南京,他在27岁以后就再也没有生育过子女,已然丧失了生育能力,所有的锻儿子都被控制在南京,万一被杀,造反就失去意义了,拼死从大侄子手里夺皇位,最后换回给另外一个侄子,何必呢。
这个时候建文帝的几个大臣,为怎么处理朱棣的儿子吵起来,齐泰主张扣押为人质,黄子澄意思我们朝廷堂堂正正,不用使这些手段,放他们回去告诉朱棣朝廷没有疑心,等朱棣不做防备的时候我们在突然袭击。
双方已经剑拔弩张,不断的在试探与反试探,建文帝居然还听进去了,他们还在商议中,苦难三兄弟的舅舅徐增寿(徐达儿子)看不过眼,偷偷把人放走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朱棣,扯开大旗,正式开始了造反大业。
助攻四:运气
小成靠人,大成靠天,天意和运气是玄之又玄但是真的存在,几次战役他都输的很惨,差点把自己搭进去,可是每次他都能全身而退,除了建文帝的那道保命旨意。每一次的大战,各种妖风助阵,不是把旗杆吹断,就是对着中央军猛吹,真真是运气爆棚。在迷信的古代,很难不让人联想,朱棣有天命加持。
最后的最后,像大明风华演的那样,靖难之役,建文帝削发入山,行踪成千古之谜。建文旧臣,尽遭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