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中国匠人精神如何体现?

,我国十二生肖之一,天生灵物。三国时期的《南州异物志》里记“猴”为“果然兽”,因聪明伶俐和滑稽有趣而为人们喜爱。

“猴”发音同“侯”,中国传统文化中官职爵位的代名词,表现了人们盼望入仕封侯、吉祥富贵的美好愿望。在中国画中,以马、猴入图(马上封侯)或蜂、猴(封侯)入图,寓意步步高升,所以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仕途荣华。

猴,作为自然界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哺乳动物,人与猴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因为有猴桃献寿的习俗,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也具有延年益寿的意味。

惹人怜爱的猴,在中国水墨画里,自是别有一番灵趣。猴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猴画大师易元吉,画作笔法细腻,猴的毫毛都用细线一笔一笔画成后晕染上色,营造有层次而毛茸茸的质感(见《嬉猴图》、《猴猫图》)。

南宋著名水墨画家僧法常(牧溪)也善画猴,他的《猴图》隐含着与空寂幽玄相通的艺术因素,因此便具有了一种内在的深度和神秘的魅力。

明清时代,偶见猴子骑马追蜂的画面,寓意“马上封侯”。雍正年间的国画大师沈铨以精密妍丽见长,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蜂猴图》)。

晚清画家高奇峰笔下的猴充满生气,他善于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画猴,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百猴百态》)。

到了近代,我国一代画宗张大千对猿猴更是情有独钟。他一生爱猿、养猿、画猿,终生与猿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大千笔下的猿猴生动灵活,构图巧妙,总能在工细中见疏秀与清雅(《老树腾猿图》)。

中国现代写实主义艺术奠基人徐悲鸿大师笔下的猴画则独有一番清秀风味(《十二生肖猴》)。

我国现代人物画画家、书法家范曾先生笔下的猴则灵性十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十分浓厚(《宋人戏猴图》)

猴画,因为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和象征而一直受到书画市场的追捧。

翻开我国书画艺术历史长卷,名贯中西的国画大师灿若星辰,杰出作品美若彩虹。有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近代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今天,小豆芽要讲述的则是一代画猴大师徐卫伟的故事

徐卫伟先生出生于1945年,祖籍浙江宁波,在河南济源市文联工作至退休,荆庐居士,擅长画猴,早年拜师于国画大师黄胄先生,作品曾受到李可染大师和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赞赏,后师从李可染、王文芳两位绘画大家。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源市美协副主席,王屋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二十多年前,徐卫伟从济源文联提前退休后,就背起行囊画具一头扎进了太行山猕猴景区,专心画猴。传说五代山水画宗师荆浩就在太行洪谷中隐居作画,夜静悠闲时过一把二胡瘾,绘一张猴王献寿图,一声猴啼惊天外,群仙出洞福自来。在画界友人的推荐下,画家来到四川峨眉山写生基地竹叶青茶博园,继续从事猴画创作。

峨眉山诞生于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层次繁多的地形,高低错落的海拔,寒温多变的气候,质地复杂的土壤,为各类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绝好的自然条件,峨眉灵猴便是活跃于峨眉山的自然精灵。

徐卫伟先生经常深入峨眉深山中,观察、体会、观摩峨眉猕猴的生活习性,胜景佳境,辙留其意,心传目击,见于毫端。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众多的寺庙,普贤道场,梵音千年不绝,善良虔诚的信众,浓厚的佛学氛围,深深的影响着徐卫伟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的猴画风格。

经过多年的钻研、观摩和研习,徐卫伟先生的猴画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历史上众多绘画大师的猴画,大多以猴的生活情趣为主题,或顽皮可爱,或挤眉弄眼,或抓耳挠腮。

徐卫伟先生在继承中国画没骨写意画法的基础上,融入多年潜心佛学的研究心得,加上多年深入山中,观摩和掌握了猴的生活习性,所以,他的猴画不仅绘画题材和内容表现多样化,而且绘画语言也得到创新与丰富。他画的猴,各具形态、栩栩如生,或淘气、活泼,或挤眉弄眼、憨态可掬,更重要的是,这些猴画由于有人物的加入,画面故事情节丰满,既慨抬猴的灵动,也表达了画家修身为本、诚敬谦和、普渡众生的佛学思想。

所以,徐卫伟先生的猴画,强调故事情节、猴的灵动和画家对佛学的思考心得,填补了中国猴画在这一领域的历史空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劳作不辍,徐卫伟先生的猴画早已名贯寰宇,不仅得到了中国书画艺术界的广泛赞誉,也受到书画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其中,《春到保护区》《远山的呼唤》《峨眉冬韵》以及春、夏、秋、冬系列套画,更是获得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林业系统绘画展一等奖,中国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优秀奖等荣誉。

画猴二十余年,徐卫伟先生最大的心得就是感谢峨眉山这块神奇土地的滋养,感谢峨眉山浓厚的佛学氛围和众多的虔诚信众,是这些,滋养着画家博大而宁静的心灵,是这些,提升了猴画的审美意境。

用画家自己的话说,自己二十年如一日专注画猴,是光阴,是岁月的积淀;是历史,是人生的感悟;是播种与收获;更是书写人生,记载历史,描绘时代,展示心灵!

随着徐卫伟老师自我修为的提升,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画作逐年减少,画家的猴画所具备的美学鉴赏价值、艺术收藏价值和较高的市场升值空间势必带来书画市场的热烈追捧。

如今,徐卫伟先生连续画猴二十余年,这满山灵猴的峨眉山,这梵音缭绕的普贤道场,为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画猴人——徐卫伟先生提供了回归自我,佛缘大慈的精神家园,为画家对灵山、灵猴的别样情怀提供了思想栖息地。

栖于灵山,栖于灵猴。

画家笔下的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神情灵动。小小一幅灵猴图,却有种让自身瞬间归于山林的既视感。仿若置身于画中的灵山幻境,一个人看着一件展品就可以静静坐一个下午。

画面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一题恰如其分的诗句如画龙点睛,使画增色不少。而题诗书法,对画作亦影响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画的装裱独具一格,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大类。

纸裱较粗,绫裱较精。

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徐卫伟先生能在裱好的纸上作画,一气呵成,可见其绘画功底之深厚。

所有这一切,是徐卫伟先生对中华书画艺术与灵猴的执着守护,也是画家与艺术和灵猴之间的另一种默契。

本文完丨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