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唱歌,听音乐,讲故事。适合每个人的每个季节。
历史长河中,书画文字对大众而言,并未普及。在没有开始影像时代之前,最直接让人开悟的方式就是声音。宣经布道、读书施教、钟鼓礼化、声乐民俗,犹如照进生命的阳光,人们听着声音便可以达到上下一心、内外融洽。
从前的任何时代,文书体和语言体都不会一样。不同地域的民间多是用方言,地方方言就是真正的交流语言。而文字诗书,属于官方语言和士大夫阶层的通用媒介。
比如思念一个人的时候,缠绵缱绻,情深而抒。你可以写: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而口语中只需一句我好想你。当然,这和雅俗无关, 只是文艺和现实不同的表达方式罢了。古人,由于文化普及传承的局限性,人们更注重的是现实中的内心需要及直观表达,一般日常也不去会用虚华的诗句。诗词歌赋都是经过文人墨客精心思考、引经据典故、引伸演绎而成的故事意境吧。
艺术源于生活实际。能够懂的民俗,再上升到大雅并不难。而许多所谓的雅人,居高临下渐离渐远,却不入乡入俗,难接地气,喜欢浮留在文艺表面,则不可能真正成为行业中的大家。由此推思,任何艺术都一样,努力做到内核需求与外在表达的统一性就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