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黑,似乎是倾听心声的背景色,夜幕下,四周都是寂静的,暮寝而思之,今日有一幕,常常绕心头,浮脑海。
“老师,老师,X班开大食会,A去要糖吃了,班上好多同学都去要吃的了。“刚到班上,就有学生迫不及待的告诉我,那时的他边笑边说,其他同学也听见有吃的,正准备参与其中。
听罢,出门赶紧朝X班看去,呵,不仅仅是我们班,还有其他班,甚是热闹,很多孩子眼巴巴的朝X班看去,还不时的叫上熟悉的同学名字,一边拉着一边说着:”我也要,我也要。“更有甚者,X班孩子从教室内扔了一盒饼干,呵,好家伙,一窝蜂的去抢,那场景简直不忍直视,看的人真是心生不悦,当时火冒三丈,已然忘了来教室的目的。
“B,立刻!马上!让三班所有同学回教室,尤其是那些正在要吃的同学!”刚说完,C同学边走边说着自己拿到了什么,更有意思的是还将零食塞到自己上衣里,看来还是知道班规的。
”老师想问你们,刚才那么多人在要吃的,你们觉得像什么?"
"像要饭的。”异口同声道。
“那想问你们,家里能不能买得这些零食”
“能”
“你们想吃,爸爸妈妈会不会给你们买呢?”
“会”
“既然买得起,爸爸妈妈也会给你们买,那为什么还要去想那样要呢?“
兴许是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学生听了都安静不说话。
“如果想吃零食,咱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让他们给你买,虽然你们现在不懂什么事“尊严“,但我告诉你们的是,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得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而不是像刚才那样去讨要,那样做是很没有面子的,以后哪怕是咱们隔壁班开大食会,你们也不能再这样做了,懂吗?”
跟他们讲完后,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太严了,对他们的要求太多了,亦或是管的太多了,毕竟他们还是懵懂的小孩。但回头想想,懵懂的小孩不正是培养努力奋斗意识,培养有尊严之心的好时间么?于是,有了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关于努力奋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想必家长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就不过多累述了,只是今天的事让人不禁想起前两天云南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视频,“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靠伸手要来,不是翘起脚就来的”金句不正好告诉孩子,等靠要已是过去,拿来主义不再流行。虽然,他们还小,今天为零食伸手要,那以后要习惯了,明白,原来获得想要的东西是多么容易,不需要付什么代价,只需要伸手就可以了,然而,这样思想种子,不想让他们悄悄埋下,就让我做一个恶人吧。
第二,尊严之心不可无。就今日之事来言,这里的尊严更多的偏向是自尊,是懂得自我尊重。”尊严“,一个看似很大的词,似乎与三年级的孩子搭不上边,其实不然,私以为,从小培养尊严意识,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之一,《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远方时年七岁,比三班的孩子还小,能毅然说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之语,并做”入门不顾父友之引,试问,这不是尊严?维护父亲的尊严,维护自己的尊严;曾经被选入五年级语文教材的《尊严》一课,骨瘦如柴的石油大王在美食的诱惑之下,哪怕饿的前胸贴后腹也依旧坚守尊严的底线,不接受嗟来之食,始终坚持着要通过劳动获得。姑且不去讨论这文章是否是捏造,但这难道不是编委会有培养学生尊严意识之心?《礼记.檀弓》中黔敖的“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之语,对尊严的阐释是如此的铿锵有力。
陶行知也曾说过:”要人敬者,必先自敬。“学会尊重自己,然后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像今天学生在向X班同学要吃,其他班同学看的哈哈大笑,其中看热闹的学生还说到:”就像在给动物喂食。”是的,这话很难听,至少,我是学生的班主任,仿佛在说自己的孩子,很是不爽。但试问,要零食吃的孩子,你们尊重了自己吗?印度“小说之王”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其实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难道不是吗?
对孩子来说尊严是什么呢?是男儿膝下有黄金,还是不能忍受胯下之辱?现在的社会把尊严描述的好像只有成功人士可以拥有。其实现在小孩子是有尊严的,而他们更多的将尊严形象化成了面子、好看,正如今天问他们:”你们觉得要零食,好不好看“ ”不好看“,并随即说出了几位要零食的同学名字,那几个孩子也是心甘情愿的上交。我始终相信一个在充满尊重、尊严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懂得做人之本。他们自尊、自爱、自信,也懂得尊重他人。面对困难,他们也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与勇气。
也许会有人觉得我这是小题大做,不应该将这么件小事情上纲上线,毕竟他们还是孩子,是的,正是因为他们是孩子,还来得及去教育;正是因为他们是孩子,还来得及去管教;正是因为是孩子,还来得及撒好习惯的种子;正是因为是孩子,还来得及将不好的扼杀于摇篮之中;他们还是孩子,这个“孩子”,希望是好孩子、希望是懂得努力之后的果实更香甜;希望有尊严,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孩子。 写到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只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看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