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到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去世的时候,朋友圈疯转“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那是对于杨绛/钱钟书,只觉得耳熟而遥远。
最近考试周结束,想找本除了艰涩名著以及长篇小说之外的书,只要记录生活,娓娓道来就好,突然就想起了《我们仨》这一选项,读了3日就到文末,留下的余味仍在。
前两篇“我们俩都老了” “我们仨失散了”,是92岁的杨绛用梦境和现实勾勒出的故事
梦里钱钟书被不知什么人接去了古驿道开会,我和钱媛赶去照顾。古驿道的规矩很多,不准问为什么,每日太阳照进船舱时务必返回客栈…..
载着钟书的船每日向前移动,我也换宿到另一家客栈,日日蹒跚着去见他。钱媛因有教课之务,只能隔空来望。
再后来,钱媛的骨结核病犯了,我每日梦里去医院望她,又去船上把情况转述给钟书。
忽然有一日,钱媛上古驿道来了,在“我们仨”团聚的船舱里,钟书却说让她回她的家里去,回到她应该去的地方。
钱媛走了,“我们仨”少了一人。
某一天我迎面遇上了从未见过的船上的艄公,一路寻去,路不同了,船亦不见。
我知道,钟书也走了。
他走得很慢,好让我一程一程地送,可是送的越久,越难以分别。
虽然如此,我们仨终是失散了,只余下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先生在文末写道;
我清醒的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用饱含温暖/悲伤/思念的细腻笔触,书写下我们仨共同的回忆。
杨绛先生的笔下,我们仨是最平凡的一家,最与世无争的一家。
平凡中,是人世间少有的气度与智慧。
1.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的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碎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这段话写得让人揪心,好似被一层淡淡的思念,哀伤,孤独所笼罩。
世间的好东西向来是脆弱的,好比彩云易散,琉璃极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会和亲人,朋友还有那些所爱之人失散,留在最后的人,未必是幸运,能做的只能是多送一程行,独自思念。
2.因为—因为事情往往的别扭的,总和希望或者想象的不一样。
3.选择是一项特殊的本领,一眼看到全部,又要从中选出最好的。
杨绛的文字未有浓墨渲染,却总是在娓娓道来中,就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选择,的却是件技术活,首先得窥见全貌,知晓了解所有的选项,然后还得反复遴选,挑个“最好”出来。
可哪能这么容易选出来呢?
大多数的时候,还是把一半的选择权交给了机遇和天命。
4.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 ,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判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自嘲为书呆子,却是最通透的,能欣赏书,亦能好待人。
政治家,企业家,为逐名,为逐利,功利最要紧。
最“平凡”的我们仨,最不平凡的凡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