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性化学之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面,总结出所有生物能够存在并繁衍下去的唯一原因就是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唯一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上亿年前,因为身体庞大曾一度称霸地球的恐龙最后还是灭绝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只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在哺乳动物当中适应能力最强的非狼莫属,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任何地理环境都不能限制其分布。可以说在北半球的所有地区,包括沙漠的边缘和北极都留下了狼群的足迹。
恐龙和狼这两个物种不同的结局,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的重要性。人类也是一样,适应能力对于每个渴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这也是他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适应能力都做不到,恐怕真的连生存都会出现问题,更不要说其他了。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进一步解析狼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体现在哪些地方。
面对压力,狼的头昂得更高
如果注定要承受痛苦,那么就把痛苦当作是一种磨炼,既然一切不可避免,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风雪漫天,草原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狼群就依偎在一起取暖,以抵抗寒冷的压力;干旱季节,狼群往往数十天找不到任何食物,个个饿得皮包骨头,抵抗着饥饿的压力;人类入侵,草原沙化,狼群不得不抵抗生存的压力。不管压力多大,狼群都一直高昂着不屈的头颅,压力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成功的必然过程。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样去看待压力,对压力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这个竞争残酷而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遇到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战胜压力,还是被动地承受压力,只不过是一念之差。战胜压力的人,他们的生活就充满了胜利的愉悦感与成就感;被动的承受压力的人,他们的生活则是阴暗的,永远没有阳光。
练就弹性性格
要想能做大事,就必须能屈能伸,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过程可以有很多选择。
在草原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有生物产生和消失。环境变化造成物种变迁,已成为常态。但是狼不管环境怎么变,始终是草原上的荣耀王者。成千上万年艰苦的磨练不仅磨练了狼钢铁一样的意志,而且养成了狼的弹性性格。
什么是弹性性格?弹性本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产生形变,若除去外力后形变随之消失,这是物理学中的一条定律,就是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均与弹力体的弹力成正比。如果把这条定律用在一个人的性格培养上,意义就是使人具有能屈能伸的弹性性格,正确对待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一根筷子用力一说很容易就断了,可是一根藤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不是因为藤条比筷子更结实,而是藤条比筷子更柔韧罢了。生活中也是如此,随着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变化,总是会影响到身处其中的人,就好像我们给筷子和藤条所加的外力。有的人就好像筷子一样僵硬,环境变化时还不肯低头,不知变通,结果自然落得像筷子一样被折断的下场;真正能适应环境的人像藤条一样,该长的时候长,该短的时候短,总是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就是个能屈能伸有弹性性格的人。魏少帝曹芳既位后,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刚开始的时候,曹爽很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
后来曹爽手下的一批心腹提醒曹爽大权不能分给外人,于是曹爽想方设法夺去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看在眼里,但是却采取选择性失明的态度,完全无动于衷。
而此时大权在手的曹爽,却过上了荒唐的生活。为了树立他的威信,带兵攻打蜀汉,差点全军覆没。可是司马懿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确实已经七老八十了,就对外宣称自己有病,不上朝了。可是曹爽不放心,还想确认一下司马懿生病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一次有个曹爽的亲信官员李胜,被派认为荆州刺史,要到司马懿家中告别,曹爽要他顺便探探情况。一进门儿李胜就看见司马懿躺在病床上吃粥,没喝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的到处都是。李胜觉得司马懿病的实在可怜。李胜对司马懿说了自己被委任为荆州刺史的事,司马懿却故意装聋把荆州听成并州。李胜告辞出来把什么都跟曹爽说了,曹爽也觉得司马懿只差一口气了,再没把他放在心上。
后来魏少帝曹芳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自己亲信全跟了去。谁知曹爽这帮人一出皇城,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抖擞精神,带着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率部占领了城池和兵库,还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撤了曹爽的大将军职务,然后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曹爽一伙人。就这样,司马懿一伸一缩,除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这是靠着这种能屈能伸的顽强适应能力,司马家族在三国乱世中崛起,最终取代魏、蜀、吴三国,建立了晋朝。
张弛有度,能文能武。
燃烧人生并不是一味的透支,即使是再强壮的身体也有疲劳的时候。劳逸结合才是生存的策略,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休息才是狂奔的前奏。
中国有句古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现在的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这要求人们一方面要能够“紧张”得起来。可以应付任何突发事件和激烈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能够放松下来,让身心都得到休息,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更高的挑战。
微软大帝比尔盖茨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工作的时候从来不想别的事情,同样我在休息的时候也从来不去想工作——即使我的办公桌上正放着联邦法院的传票也是如此。”正是在这种一张一弛、松紧有度的生活规律当中,才可以做到真正的面面俱到。
小王和小陈是大学同学,两个人成绩非常好,总是轮番占据年级第一名。小王因为农村出身,性格上自卑,也没什么特长,所以一心想在学习上证明自己。为此小王每天不到五点就起床背外语,晚上在自习室待到接近晚上12点才回宿舍。一个寝室的同学们都开玩笑说小王说梦话的时候都在背书。而小陈恰好相反,除了正式上课与必要自己时间很少看见他拿着书本,早上起来先去操场跑步,每天中午还小睡一会儿,小陈参加社团活动也很积极,不到一年就成了学生会副主席。就算是这样,小王和小陈的成绩依然不相上下。越是看见小陈成天意气风发,小王就越着急,越拼的厉害,越放松不下来,就算是躺在床上休息,脑子里想的也是学业。大二下半年小王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住病倒了,无奈之下,只好办了一年的休学回家休养。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精神的弹性毕竟是有限度的,如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就很容易造成损害。为什么鲁林希就曾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五大法则当中,提到过休息的意义在于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长时间学习的后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的,不但事倍功半,而且你总会有扛不住的那一天。前面所提到的小王就是一个例子。同样跟小王一样有着类似的经历,最终导致猝死的也不在少数。
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比什么都珍贵。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如果说其他东西是无数个0的话,那么健康就是这些0前面的1,没有了这个1,再多的0还是0!
我们要适应环境,干出一番事业。唯一依靠的武器就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身体和大脑就像砍柴的刀一样,休息就是为了好好的保养它们,让它们更锋利,更耐用。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整天沉浸于工作,废寝忘食,结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更糟,整天萎靡不振,工作效率极低,事倍功半;而有些人劳逸结合时间调配合理,他们并没有整天埋头苦干,可事半功倍,工作业绩照样不差。
适当的休息当然不是懒惰和放纵,不过人的行为也确实需要有节制,即使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
好的,以上我们介绍了狼通过压力面前不低头、练就弹性性格能屈能伸、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这三种方法,在大自然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自然是神圣和伟大的,生活在各种多变的自然环境下,本身就需要很强的能力。如果不能改变自然,就只有适应自然。狼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在现在这个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你把这三种适应环境变化的方法复制过来,你也可以让环境,变成自己个人发展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