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意识和意元体简述
Ⅰ、意识的含义
意识一词,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的。在此之前,我国古代称之为心、神,泛指高级神经活动。现在意识一词正被很多学科所采用,但各学科对意识一词都有自己的理解。为了正确理解智能气功科学的意识观,首先介绍一下其它学科对意识的看法。
一、各学科的意识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意识主要指人的主观世界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合,包括意志、思念、认识等。它和客观存在相对立。意识是大脑皮层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心理学:认为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总合。心理活动指情绪、情志、性格、思维、记忆、能力等。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在意识的背景下进行的。对这一系列的精神活动,依据生理心理学的观点,我在1981年写《气功探邃》时曾把它概括为四个层次:
1.生理反射层: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生理神经活动。完成简单的神经反射弧的活动。
2.感知层:管辖身体内外事物的感知,包括中枢神经的各部分分析器。完成各种感觉的分析。
以上两层的神经活动,依靠神经通路(即神经纤维)完成信息的传输与分析。
3.意识层:此层建立在上两层的基础上,把各种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出概念。因此本层功能包括概念的形成活动与运用概念、词汇的活动。如联想、回忆、分析、综合、记忆、推理……本层与前两层有密切联系,并能影响这两层的功能。反过来,这两层又是引起意识活动的重要因素。
4.本体意识层(也叫潜意识):它在整个神经活动的最“本底层”。一般情况下,它被意识层所覆盖,被意识活动所淹没,只有在意识活动停止时,它才能显现出来。它不借助概念活动,直接与信息相合,故无分析,无概念,当概念起作用时,意识活动就开始了。爱因斯坦所说的可以不借助概念来完成的意识活动,恐怕就指此而言。
(三)医学:西医认为意识是人的觉醒状态及能识别处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功能。古代中医讲意识指整个思维活动,包括人对外界的感知、反映和思维。《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说: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反映事物的功能在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心中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叫意)
意有所存谓之志,(回忆过去,把它保存在心里并贯彻下去叫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由这个念头,随之发生变化叫思,即思考)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思再向周围扩展,又细又广阔叫做虑。粗为思,细为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经过考虑以后再处理事物叫智)”
因此,古医家认为思维活动包括心、意、志、思、虑、智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在现在都可称之为意念或意识活动。
(四)佛教:意识一词,本来源于佛教。佛教有论意识问题的专著叫《唯识论》,包括《成唯识论》、《唯识二十论》等,认为意和识具有不同含义,“意”指人思量或思考事物;“识”指分辨、区别、明了事物;而意与识都是心的功能,是心境作用的体现。心、意、识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一体。《俱舍论》中说:“心、意、识三名,所诠之义虽异而体是一炉。”在《大乘义章》中又说:“识者,神之别名也。”意和识连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曰意识。在《唯识论》中认为意识是八识心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执识、阿赖耶识)中的第六识,是建立在意根的基础上的,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中的一部分。意根是第七识,即“我执识”,其作用为“了别法境”的心王(分析、明了、认识法的境界)。佛家认为,宇宙间各种环境、称谓,都与六根相对立,如眼对的景叫色,色即有形质,有质碍的东西。意根所对应的宇宙间之事物称做法,法是有名的东西(名就是概念),如桌子、椅子、杯子这些概念都叫法(法是因缘和合而成)。意识就是接收和运用概念,分辨、明了、认识这些概念,即意识所起的作用。
(五)道教:道教不像佛教对名词概念都予以诠释,而是注重其实际应用。所以对很多名词、概念的含义多有含混不清之处。意识一词,不见诸道家典籍,与其相类者,有元神、识神、真意,下分述之。
1.元神:《脉望》中说:“何为元神?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黄庭外景经——石注》中说:“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动不静之中,活活泼泼时是也。”它是与生俱来的,一切精神活动都建立在元神的基础上。
2.识神:指后天建立的思维精神活动(包括各种情绪的产生)。
3.真意:《伍柳仙宗》中说:“盖元神不动为体,真意感通为用,元神真意本一物也。言元神亦可也,言真意亦可也。故真意即虚无中之正觉,所谓相知之微意是也。”我们认为两者实际上不能划等号。
元神、识神、真意,三者的关系中,识神借元神之灵知以为用(意赖神而动),元神淹没于识神之中。在一定意义上,识神是元神的具体体现,识神中寓有元神。当识神宁静时,元神之性即可显露。能感知到“元神之性”的意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意识活动。称之为“真意”。古人认为元神、识神是对立的,认为元神是修道之本,识神是生死之由。景岑曾说:“学道之人不悟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二、智能气功科学的意识观
智能气功科学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意元体这种特殊物质的活动状态,是意元体内部的运动内容及其运动过程。它来源于对人体生命过程中的内、外环境的各种有关信息(社会的、自然的、人体自身生命)的反映。在人的不同生命阶段(或层次),意识活动的内容、表现也不同。如婴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运用概念,但意元体可以发放指挥形体运动的指令,并且也有了感觉分析的功能。这时期的意识活动是以感觉、运动的有关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幼年儿童的意识活动则可完整地反映事物的形象,即通常说的“形象思维”。成年人则是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即通常说的“逻辑思维”。练气功到一定程度时,要沉伏意识中的概念活动,意元体主动地体察或指令生命运动。练功到中、高级阶段,则呈现出整体的特异意识能力。
要想真正了解意识的实质,仅从上面的定义中还是达不到的,因为它牵扯到一个崭新概念——意元体,要认识意识是怎样的运动,还必须从意元体谈起。
——选自《混元整体理论.意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