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产品的变化路径
支付宝:横向拓展功能、场景——在各个场景搭设社区——激发人情味;
蜗牛读书:在单个功能、场景强化社区属性;
举例:爱奇艺(视频工具属性)——泡泡(社区属性)
网易云音乐(音乐工具属性)——评论点赞(社区属性)
小红书(电商工具属性)——发布动态(社区属性)
二、把握社区氛围的核心要素
社区氛围塑造的核心,是将相同调性的用户,因为共同的话题,展开持续的讨论。
做法:
①首先将用户筛选归类;
②在内容和产品的角度,对用户进行分层运营;
如何落地:
①引入高质量内容
从高到低:哲学、人文类内容(高质量)到鸡汤类(低质量);
从低到高:鸡汤类(低质量)到哲学、人文类内容(高质量);
蜗牛读书:早期从高到低,将人文社科作为主打内容。
②吸引高质量用户
内容基调定为人文社科类高质量内容,通过运营(具体是怎么运营的?待研究),筛选过滤出高质量用户(争夺KOL)。
③提供优质的UGC工具
·初期功能少而精:评论功能、问答功能、书评功能,提供相对基础的交流工具(后期重点优化发布内容、评论流程、体验,拓展简单易用有新意的功能)
·社群的域外支持:内部主产品为主、外部社群为辅,社群可以将单向的碎片化的内容、用户,用产品的的形态整合在一起,在不使用主产品的情况下,也能讨论主产品相关的内容;
·蜗牛读书:运营35个群,6个核心用户群覆盖6000个核心用户。
举例:三节课、pmcaff、拼多多等在主产品之外拓展微信、QQ等域外社群,通过社群裂变还能带来更多流量。
三、社群如何助力主产品社区氛围的营造
什么算是好的群?
①群内产生问题,有没有人站出来制止问题;
②有没有志愿者或其他资源,支持、维护这个群;
③能否持续产生有意义的内容及互动。
如何运营社群?
①建立代管机制,让志愿者参与进来,帮助代管社区(贴吧吧主、直播房管)
②根据业务重点、产品目标,决定运营社群的轻重缓急(例如现阶段以收费流水为业务重点,则重点运营付费群)
③建立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文创礼品)+精神激励(参观公司、产品内测)
听完课后的一些思考:
1.蜗牛读书通过域外社群,将产品主体与碎片化人群整合,巩固对产品认知,提高粘性。之前美丽约也只是停留在主产品内部,从没建立微信等用户群,导致产品使用频次低,不能在有效期内加深产品印象;
2.不同属性,层级的人群需要精细化的分层运营。回想到美丽约没有做到,在社区模块过度强调去中心化,重视底层用户,而忽视了顶层用户体验,导致高质量用户流失,社区内容质量下降;
3.与社交产品遵循的设计原则(高频、实时、互动)相近,社区产品设计三要素为相同调性的用户,因为共同的话题,展开持续的讨论,如何正确地将用户归为同一类别,同一类别的用户有哪些共同话题,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让用户持续讨论,会是做社区的重点(在工作、学习中去寻找到这三块工作的方法)
4.做设计师社群,可以采用从高到低的模式:设计师人群有一定的权威崇拜,然而也会认为自己有独特的风格。前期可引进较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以专业、高端、前沿的设计师内容切入,吸引更多较低端设计师进入;并不断完善评论、问答、发布作品等基础功能,满足他们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