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人秀如此泛滥的今天,人设、剧本似乎已不是秘密。
但是看到《奇遇人生》时,我真真实实地被触动了。
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阿雅邀请小S一起去非洲感悟人生。节目的中间播放了一个片段,小S一家人正在为刚满6岁的小女儿庆祝生日,在全家人的凝视下,小女孩许下了一个生日愿望,她说:
“我希望,我们三姐妹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结婚。”
身为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人,我突然间泪目了。
从记事儿起,因为父母离异,我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你一定不能离婚,一定不要像你妈那样。
“既然不能离婚,那索性就不要结婚吧!”曾经稚嫩的我,也曾经暗暗这样想过。
许老三比我勇敢,她说了出来。
有网友说,或许只是三姐妹感情很好。
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如果一个孩子对着家人说:“我永远都不要嫁人,要和爸爸妈妈一直在一起!”
我们会觉得,哇!这个家庭好幸福。
可许老三说出这句话时,为什么我们觉得扎心了?
“小S姐过得怎么样?”
在节目里,毛不易和阿雅聊天时,他很不好意思、却又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
阿雅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她挺好的。”
毛不易说,在他心中小S是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人”,所以希望她能过得好,甚至,自己想成为她。
可小S和丈夫许雅钧过得幸福吗?
心直口快如小s,口无遮拦地吐槽娱乐圈明星,时常把自己的姐妹淘放在嘴边、三句话不离女儿和家人,可却......几乎没有提过自己的丈夫。
这十几年里,许雅钧多次被爆出轨、家暴:
媒体不止一次报道许雅钧在酒吧,与女性友人举止亲密。小S澄清,“夜店太吵,靠近说话没什么”;
被媒体怀疑遭遇家暴,小S通过法律途径让台媒刊登道歉启事。
上节目左眼角淤青,大家猜测是被许雅钧家暴,她自己发照片证明是骑自行车摔倒,而且有老公在侧照顾。
小S不遗余力地想向所有人证明:我很好。
但在一次直播时,小S对着镜头问女儿,“妈妈漂不漂亮?”
女儿却摸着小S的脸说,“这里被爸爸打坏了,妈妈疼不疼?”
小S没多解释,岔开话题,关掉了直播。
人总是越缺少什么,越想要去证明什么。
在深夜醉酒,哭着直播的第二天,小S马上放出多张与老公孩子的幸福恩爱照,以宣示自己的幸福。
所以,当小S女儿说“我不想结婚”时,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
看来,小S婚内受苦了。
网上有一个问题: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
最扎心的回答是:
希望我不要找到和我爸一样的男人。
而这,是一个12岁女孩的回答。
父亲出轨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又有多大?
孩子的答案是:
“原谅他”我做不到,从此不再相信婚姻。
这样的心声大多来自不幸福的童年记忆,和逃离原生家庭后的一声叹息。
不离婚的家庭,就是好家庭吗?
看看这些留言。
爸爸在外对谁都温和友好,却唯独对妈妈态度恶劣。妈妈常年敏感失控悲观,爸爸常年冷漠暴躁刻薄,家庭对我而言,就是两个字“压抑”。
妈妈一直说“都是为了你,才没有离婚”。这种压力无时无刻折磨着我,让我觉得出生是错误。
他们离婚了,暑假我无家可归。但就算不离婚,我也依旧无家可归。
可怕的是,父母的不幸婚姻,延续在孩子的身上,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魔咒。
比如小S。
大小S的父亲,是一个出轨、嫖娼、赌博、债务累累的混混儿。抛妻弃女后,便和一个卖槟郎的女人鬼混。
她们的母亲,被吴宗宪称为“半老徐娘”的徐妈妈,看起来爱出风头,在《康熙来了》里各种调戏男嘉宾;实际上一边努力工作替丈夫还赌债,一边辛苦抚养大三个女儿。
大小S两姐妹,对于圆满婚姻都有谜一样的执着——一个过关斩将,拼命生娃;一个嬉笑怒骂,却忍辱负重。
两年的母亲节,小S醉酒后吐露了心声。
她问母亲:“为什么婚姻里都是忍受、配合,而不是自由?”
徐妈妈劝慰:“男人可有可无,可是妈妈对孩子不能可有可无。”
在视频里,母女俩一个笑脸盈盈,一个眼眶红肿。徐妈妈的笑容里,藏的是认命;小S的哭泣里,藏的是不甘。
站在旁边的女儿捧着她的脸心疼地说:妈妈,爸爸把你的脸都打坏了。
这种魔咒似的循环,到了小S女儿的眼里是什么?
大概会是一种信念。一种“婚姻本不幸,何必多烦忧”的信念。
如果说小S的女儿完全不懂婚姻的意义,我是没办法相信的。毕竟,“感受爱”这件事,是孩子的本能。
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三对新婚的年轻人在教堂祈祷:上帝啊,请赐我一个孩子吧。
上帝将三个天使,变成三个可爱的孩子,在三个家庭里同时出生。
二十年后,三对夫妇再次来到教堂。
第一对夫妇说:上帝,您干嘛赐我们一个暴戾、蛮横又贪婪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
第二对说夫妇:上帝啊,您赐给我的孩子胆怯、自卑又无能,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第三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上帝说:请审视你们自己吧!
三对夫妇忽然在心中看见了自己——
第1对夫妇看见的是自己的暴戾、蛮横、贪婪,以及婚姻生活中的终日厮杀;
第2对夫妇看见了自己的胆怯、自卑、无能,以及在婚姻里的冷漠和轻蔑;
第3对夫妇看见了对方的热情、聪明、有爱心,和彼此的相爱。
上帝说:他身上的,正是你身上的;他心里的,恰是你心里的。你将什么播撒给他,他就会长出什么果实。
网上还有一个问题叫做:你觉得什么是爱?
高赞回答是:
大学寒假回家,听见爸爸喊“宝宝!”
我和妈妈同时回答……
四目相对时的尴尬,至今记在心头。
后来爸爸又喊“宝儿!”
我和妈妈同时沉默……
直到爸爸喊出了妈妈的大名……
我有种输了的不甘。
我相信这个孩子如果结婚,一定也会像父母一样幸福。
可是更多的父母,宁肯守着疲惫不堪的婚姻,不愿离,也不能合。他们以为自己只要对孩子足够好,就可以添补婚姻不幸的坑。但却不明白一个道理: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其实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他们的原生家庭本就创伤重重,还要把这样不幸的基因代代传递。
于是,我们会看到三种在不幸婚姻下的孩子:
第一种:拼命逃离。
他们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父母的老路,过上与父母不同的婚姻生活。
第二种:拼命逃避。
受够了父母的争吵,他们一味追求“和平”,拒绝直面矛盾,宁肯粉饰太平,却在感情中埋下越来越大的隐患。
心理学上有一个“爱的定律”,那就是,认同与反认同都是一种“认同”,一切你极力反对的,其实都是你支持的,一切你极力支持的,其实都是你反对的。
这两类人都拼命想要做和父母相反的人,但越是这样,也就越说明父母带来的创伤仍然在刺痛着她们,而这个创伤越是刺痛,就越难以摆脱。
第三种:拼命讨好。
在父母不幸婚姻的炮火下,他们把这样的伤害转移到对自己的自责中。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婚姻就是如此。
他们不敢过比父母、比过去更好的生活。有人对她好,她觉得不踏实,于是讨好变成了常态,即使有幸福的机会,也会任由其从手上溜走。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对原生家庭的解释:“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小S没有摊上一张好牌,可命运其实有再次塑造的机会。
我的父母把我塑造成了今天的我,可我却把这份苦难变成了宝藏。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件礼物,只不过有时它的包装很难看。
父母的婚姻带给我们的不都是温馨美好,也会有伤害,但经历了岁月,当我们终于有能力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时,才会懂得,曾经让我们失望与鄙视的包装下面,其实是一份珍贵的馈赠。
或许到了那时,我们才会重新爱上已经苍老的父母吧。
同时,把婚姻中最美的那一面,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