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最可怕的,是不知道。
小学有种东西叫想象作文,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幻想可以改善生活的手段,其本质是多么好的,算是人类向往美好生活不断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但是觉得很悲哀的,就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孩子怀着一片热忱想象出来的与科技沾边的一个粗糙的形体,早已在数十年前在发达的地方成为现实,而他根本不知道。我不否认其伟大,如果说无知还有美好的一面,也可以从这里体现。但想起小时候看《成长的烦恼》,发现八十年代的美国家庭已经有了洗碗机这种东西并习以为常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种黯然的感觉。
我永远有太多未知的事物。对此要么安于楚河汉界,你行你的,我做我的,像二维世界永远看不到三维,乐得清净,要么是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付出一定代价,跨越边界去看到,听到,摸到。
然后就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远远未及。幸运的话,可以靠天才,靠体察,靠一瞬的灵感,懂了。
但大部分时候,只能靠时间,累积到有了足够的知识,阅历,心智,或者情感。
美好的事物从来不是免费的。能感受到美好的人,已花费了许多,购买这张门票了。
然后才知道,对我来讲,更大的悲哀是不懂。看见了真迹在面前,不懂,听到了古典乐,不懂,摸到了锦缎,不懂,和爱人并肩坐着,他想什么,不懂。
仍然想念和好友在晚自习反复背诵“Love is a smoke raised with the fume of sighs”,嚼到的那一点点生生的韵味。刷牙时仿佛身体里某个开关启动,突然听懂了耳机里Audiobook的意思,突然噗嗤笑出来惊到自己的时刻。或者在身边妙人手指点拨之下,终于看到夜空里金牛座的眼睛发出光来。像是在漫长的隧道摸黑前行,看到那一丝光亮隐现,那是最美的时候。
直到终于差不多攒够了,渐渐才懂得莎翁要急匆匆地把茱罗爱情故事压缩到短短五天的意义,才明白P&P句句尖刻对话间的幽默,才在纸上认真写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透过纸背看见多么流光溢彩的一夜鱼龙舞。
这便是可称巨大的悲哀了。不及啊。
诗作太美,好到一字一句在心上挖出印记来。这旋律太美,把心肠的曲曲折折都讲破了。这画面太美····哈哈,有时真的是不敢看,不敢多看,不舍得看。
那是能把人折服,至此搁笔歇菜乖乖作门下走狗的力量。
遇到了,真不知是福气还是劫数。
对待一切艺术的表现形式,怎样的心态才能算是健康可行的?欣赏,其实只能是目光平视的状态。当隔行如隔山,当你我之间的距离比两个物种还大,真的不敢自称欣赏。总有人批评或安慰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嘛。我觉得我们总还是应该认清自己的菲薄,自知之明可以带来许多危害,但比起根本没有的危害来,还是要大得多吧。
至少,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时间,有一点点力气,看到了美好的事物,还是能让我迈出懒得发霉的步子,欣然前往的。
有这个信念,我便安心与自己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