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昨晚,不!确切的说是前天晚上。无聊,突然想起前段时间乐视首页一直推送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于是点开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从前天晚上8点开始,除去昨晚睡觉和今天中午睡觉的共计10个小时以外,几乎剩余的时间我一直沉溺在这部电影里。先是昨天早上一起床恶补了了后半段。说实话,没太看懂.。但由于是自己喜欢的年代剧题材,所以看完后立即看影评。理清了一些思路,但同时也增添了一些自己看片时未理解到的一些方面。于是被牵制,继续看了第二遍。
第二遍再看,竟然感到惊喜连连。这源于原本自己理解到的一些东西在第二次观影时得以确认。之前未察觉到的一些剧情、人物性格等,由于受到众多影评人站在不同角度的启发,能够更为立体的的再次加以理解。第二次再看时,之前觉得平淡的台词竟觉得意味深长。不知不觉晚上竟花费3个小时第一次为一部电影做了思维导图。而此刻原本早该与周公幽会的我,竟然打破了努力了3个月养成的作息习惯,半夜码字。只为一吐为快。
由于以下内容可能琐碎、主观、冗长。为了节省大家时间先声明几点:
1、只谈感受不介绍剧情。
2、对于看过此电影的朋友,欢迎您与我分享您的观影感受。本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角度的关于这部电影的探讨。
3、没看过想看的。先看电影还是先看影评都可以。找到您喜欢的方式,希望您会有所收获。
4、没看过也不想看的。不浪费您时间了。这个页面您可以关闭了。
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观影感受和思考。
1、大时代的滚滚浪潮中各国局势。
2、中国上海 不同阶级状态下,被时代裹挟着奔流向前的人的命运。
3、是什麽导致人类悲剧的重复上演?
4、这部电影到底在表达什么?
5、这部电影跟此刻正在看影评的我有什么关系?
一、大时代的滚滚浪潮
由于是年代剧,不得不引起我对于那个时期中国内部以及国际形势的一个思考。电影剧情讲的是上海滩的故事,可上海不是孤立的岛屿,就如同人一样,它存在的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制约和影响,它的命运如同人的命运一样扑朔迷离。
大时代下的国家、城市未来的走向如同在河流中快速旋转随波逐流的叶子,根本主宰不了自己。
故事发生的年代:1933年——1945年
国外形势: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是30 年代欧洲国际关系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之一。整个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进入极度膨胀期,谋划统治全球。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兰战役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打响,意味著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33年-1939年这6年时间,国际形势拨云诡谲。各种势力的结盟、破碎在日光之下、夜幕之中反复上演。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加拔弩张。
日本形势:已觊觎中国多年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尝到甜头的日本大量输送日本人进入中国。以以经商、留学、考察等名义收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个方面的详细情报,蓄谋已久想独占中国。自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到1941年间,由于战争花费巨大战线拉的太长,简而言之就是能力无法匹配其野心。国家经济已经频临崩溃。与国际上英、美等国家关系破裂。日本于是孤注一掷,渴望通过占领珍珠港与德国的欧洲战场相链接。获得经济及战备方面的支援,从而达到夺取欧美国家在亚洲全部殖民地统治亚洲目的。于是孤注一掷于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使原本对欧洲战场持观望状态的美国不得不反击,加入战争。太平洋战争因珍珠港事件全面爆发。作为太平洋战争轴心国的日本、率领日本殖民地台湾、日本殖民地韩国、日本统治巍峨伪满洲国联合意大利、罗马尼亚、芬兰、泰国与同盟国美国、中国、英国、英属殖民地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荷兰流亡政府、法国、苏联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1941年12月8日 珍珠港事件——1945年8月 6日、9日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日本于 8月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内:大部分地区常年战乱、民不聊生 。中国北方有权势的权贵及商人大部分都将资产折现,转移至上海。由于常年受各国租界及开埠通商的影响使得当时经济最为繁荣的上海上空充斥着纸醉金迷,欲望、汗水、鲜血交杂的味道。上海外滩上租界林立,上海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地方。那时上海的空气里有大国之间争斗博弈的气息,也混杂着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不同阶级、不同组织、不同目的人的各种梦想、幻觉、情欲和利益。各种主张和思想在那里交织冲撞、滋生萌芽。
1937年上海的租界基本分为两部分,以苏州河为界北部区域为日租界,受日本管制。苏州河以南主要是英、美、意租界。1940年英国受欧洲战场影响从上海租界退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整个上海租界,直到1943年上海租界的历史正式结束。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故事,宏观的时代了解完毕,我们就可以了解为什么陆先生开场就对北方客说那番话了。看似平淡简洁的台词,其实暗含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二、中国上海 不同阶级状态下,被时代裹挟着奔流向前的人的命运。
回到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中来。
工人阶级:
上海工人正在闹罢工,希望提高待遇。眼看着家里人没有饭吃,小孩连米汤也喝不上。工人里有要求通水通电恢复交通的,被打的头破血流的,还被绑架了30多人走。
以上开篇就通过陆先生的嘴进行了描述。电影中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工人阶级的角色。这样的一笔带过看似无关痛痒,其实是本片最大的铺垫。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国经过那么多年内战。当时的上海是整个中国最为富庶的地方。大批内地商人、高官将资产转移到上海。催生了上海的繁荣和十里洋场的气派。但同时贫富差异愈加严重。普通工人在当时的状况下催生了复杂的生态和心态环境。
角色:北方客 周先生
身份:打着代表工人争取权益的幌子,煽动闹事,制造混乱。未明确是哪一方持哪种主(dang)张(pai)
年龄:40+
性格:虚伪
擅长:说谎 以家人的名义发誓
结局:被埋
电影中细思极恐的台词: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否则一语成谶,都不晓得为什么。
中产阶级:
统治阶级:
国内:清政府倒台后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后期,民国政府内部矛盾重重。
代表人物:未露面,但反复被提及的戴先生
电影中反复被陆先生提起的戴先生是戴笠。这也表明了以陆先生为代表的一群人(陆先生(葛优)、王先生(倪大红)、二哥)的政治主张及立场,他们是上海经济及生活秩序的维护者,也是戴先生命令的执行者。
日本:以通商名义想利用陆的影响力开办银行,控制上海经济。
代表人物:日本军官、商务代表(潜伏者)、渡部(潜伏者,陆先生的妹夫)
关于渡部需要重点描述一下:
我认为这部电影他是第一男主角,电影一开头就是他一身长袍礼帽,走入日式的居室里面换衣服。
他终年穿着一件质地考究的长衫,说着地道的上海话
跟沪上时髦的中产者一样,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
经年累月,再看不出他是日本人的样子。
开头就用文字的方式对他进行了描述也是,该片中唯一进行文字介绍的角色。这段细思极恐的文字是后面一切事情的交代。如果忽略了这个,就不会明白后面的情节有多么的反转与血腥是有多么的蓄谋已久。
角色:渡部
年龄:30+
身份:表面身份——在上海开日本料理店的日本人 陆先生的妹夫 两个男孩的父亲
真实身份——日本军人 潜伏在上海多年的高阶特工 囚禁小六多年的施暴者
特点:人格分裂
表面性格——爱上海文化、爱老婆、爱孩子、顾家、讲究、自诩是上海人
真实性格——心思缜密、内心阴暗、暴戾、虐待狂
渡部是整个影片的核心人物,他与陆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是帮派中人,都有自身柔情、忠义与残暴的面向。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几个片中的情节展,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对待小六的态度,前后与她之间发生的事件中现所展现的价值观和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角色分析:小六 (前面说过的不再赘述,主要猜测一下她的成长经历以及内心世界)
出身:富庶的商人家庭
人物性格分析: 真 善 美 蠢
年轻貌美、家境优渥、从小不缺宠爱与男人的关注。单纯、善良、对生活充满幻想。所以男人们都爱她。上海滩有名的交际花。隐退江湖的王老板不惜离婚娶她,给她正式名份、纵然她随心所欲,即使是在外面闹出丑闻也不舍得杀她,送她走还交代要给她钱保证以后的生活。她从来不知道生活艰辛,因此物质的获取对于她来讲太容易,使她很快厌倦的同时,又渴望不断的有新鲜感的生活。从小被纵容意识不到危机。陆先生说:“你真不拿我们当流氓啊!“被强暴后有机会杀掉渡部,但是出于自己的软弱,没能下手。继而被囚禁、毒哑、殴打、驯服,真正的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对于女人(小六)的态度:
渡 部:从故事线顺序来看,在之前送小六去苏州之前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在饭桌上的交集。我猜想他觊觎小六的美貌已久只是碍于自己要完成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一直克制并与其保持距离。前期他们之间没有语言上的交流,甚至连眼神上直接的交流都没有呈现。在饭桌上吃饭的那场戏很精彩,传递了很多信息。小六出演电影饭桌上的夸夸其谈,坐在身边的渡部一直认真听着,导演不断拍到他侧过脸去看小六的侧面,而小六从头到尾没有看他一眼。
送小六出城的车上,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他们两人坐在车后排,交替出现他们两人的脸。小六对于内心幻想与现实的纠结、对于未来生活的茫然、对于因为一场打发空虚时光的欢爱而因此要远离光鲜生活的后悔以及渴望从新回到上海那个她曾经极度想要挣脱的生活的状态。被章子怡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段戏被打散,前半段主要表现茫然与纠结。后面那段结合音乐导演表述的再没有那么清楚了)。只可惜,她太过年轻。因为貌美,她不费吹灰之力拥有了金钱和婚姻以及老男人的宠爱。可是她觉得这不够,她说她想要的不是博爱的男人。而是有偏爱和憎恨性格鲜明的男人。上苍真是偏爱貌美的人。如她所愿。渡部枪杀司机和男明星,强暴了她,将她带回上海。囚禁于料理店的地下室里对她施暴。一个浮夸、爱讲话的女人、对生活充满幻想活力无限、不停反抗的她被毒哑、暴打、蹂躏、驯服。最终成为了一个眼神里再没有光芒的女人。看不到渴望,看不到纠结。她被驯服,穿和服、吃日餐、提供自己美丽的肉体。
车里的这场戏非常的精彩。渡部更多的是闭目养神,支头假睡。看是平静但或许内心波澜汹涌。就像他的身份一样,表面上是一种状态,而真实的状况是另外的一种状态。我想囚禁小六应该是他临时起意。并且介于当时的状态,让小六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其实杀她、送她去外地、囚禁她都行。他最终按耐不住自己的渴望和阴暗的本性选择了后者。而前期的多年经营也给予了他诸多方便——陆先生、王先生的信任、远离城市日本风格外宅的地下室。在那里他可以做回真实的自己。褪去礼帽、长袍,换上和服。自己亲手做日本料理给自己吃,为野猫准备食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吃饭、为所欲为。只有在那里他的背才会自然放松的弓起,那里的他是真实放松的。因为那里的一切他可以掌控,那里让他感觉到是安全的。
他爱她,他的爱更多的是占为己有,满足私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任何手段。甚至是亲手毁了她。
他没有杀小六。
渡部在菲律宾战败时躺在地上的那段独白我认为是,他放过小六之前跟她的对话。
怎么走到了这种境地?我从没想过战争会结束。我没想过我会活着。可是现在我想活着。去找我的两个儿子,把他们带到日本的横滨,我在那里有地,有房子。我养你们。
到最后,他还在想利用她剩余的价值。没有杀她依然是为了自己。
陆先生:
小六知道他喜欢她,否者不会说:"你带我走吧,就我们俩”
他说“我要照顾的人太多,没有办法随心所欲,我没那个命“
陆先生喜欢小六王先生也知道,否者不会说:“你不想杀她,那就不杀。就说是我说的。“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两人彼此相互喜欢。但是王先生非常清楚他们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他的事情的,不然陆先生不会那么直接说:”我找王先生去。”
王先生也不会那么给他面子。这背后脱离不了的是他们彼此多年的信任与相互维护以及彼此尊重。
他的爱不激烈,但绵长。
他说”我有时会想起你,你应该在北方。“
仅凭这这份念想,时隔多年他在日本投降后去,去北方的慰安妇收容所找到她了已彻底变了的她。
他对她的爱是成全,是保护,是观照,是远远的欣赏及想念。
细思极恐的台词:
陆先生说:“(那些破坏上海的人)没有正常人的情感,他们不喜欢现在这些,高楼啊、秩序啊,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他们都不喜欢……即使毁掉上海也不可惜。”
陆先生口中的这个“上海”已不再是一个地标性的城市名称,而是一个时代的秩序、文明和儒雅。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导演程耳,这部由他编剧、导演、剪辑的电影可以说每一个画面、每句台词、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来自于他。他把想要我们看到的一切都通过影片表达和传递出来了,只看观影者能够接收到多少信息了。
三、这部电影到底在表达什么?
看影评时,很多评论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男人女人的情感纠葛、日本人的野心与狂妄、人性中的贪婪与残忍,还有更多的是纠结于片名《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这个片名,非要找出片中的罗曼蒂克是什么。曾经我也有这样的一个时期,这或许是命题作文被要求写的太多了。被标签化的东西禁锢了思维的一种表现。最终都忘记了要去感受而非定义。
当然,名字不会导演是胡乱起的。我想他更多有种以史为鉴警惕战争的意味。
这是导演说的:
电影我没看懂。
我也没看懂,不过我请教过导演了,导演说没打算让大家看懂,他说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细思极恐的情节:
片尾,车夫当着二外甥的面枪杀了大外甥。渡部让小儿子跑去战俘营保命。小儿子用日语哭喊着说自己是日本人要想寻求庇护。战俘营里瘦弱的日本战俘中一个带着眼镜光着脊梁瘦弱的日本人看向镜头。
这些细节不可能是这部制作精良的影片的BUG。
四、是什麽导致人类悲剧的重复上演?
日光之下无新事。作为一部年代片,自然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使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类创建文明、秩序、美好。然后又有新的年轻的人来推翻它、毁灭它、重建它。
如此反复。
争夺、占领、杀戮、驯服、统治这些都不美好。但现实中的美好又需要以这些为基础建立起来安全、稳定、繁荣。
五、这部电影跟此刻正在看影评的我有什么关系?
未来的人是否有智慧解决争端与矛盾避免战争与暴力?
希望能够,因为这是光。
以史为鉴,警惕战争。
不要自掘坟墓。
以上是我从影片中看到的一些面向。
好累!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