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发现了一位挚爱的韩国导演,一位作家出身,拥有杰出叙事能力与诗一样的文艺气质的导演李沧东。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个人气质,高度艺术化的表达、纯粹而深刻的主题,无法一言以蔽之。他之前导演的影片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过后有人质疑他作品中女性话语的缺失,因为他在作品中惯于让女性充当男性的救赎者与引渡者,整体上缺乏灵魂独立、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李沧东导演闻罢便将自己闭关在家七天没有出门,静心思考,重新创作。后来,便有了这样一部以老年女性为主角的经典影片——《诗》,它甚至带动了韩国当时一系列的“老年女性”为主角的影片潮,这些影片都将目光聚焦于老年女性或复杂或独特的生命体验,而不再专注于青春少女。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女演员,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可以说几乎碰不到好角色了,市场上只剩下些婆婆妈妈的角色可以演。我们的文艺对成熟女性的生命探索,苍白而无趣,认可度为零。我们的导演似乎也只会认为观众无脑没素质,凡是批评都是网络暴力应当制止,更别说认真去反思一个小小的质疑了。
李沧东导演敢在一个急剧膨胀的商业社会将一部电影命名为诗,是勇气,也是性格。
有豆瓣网友发现:韩语中的“诗”的文字,看起来像一个人在撞墙,又像是一个人在拖着一只舟前行。
影片《诗》的故事情节并不像名字那般简单,它主要有两条线,一条主线,一条副线,主线在明,副线在暗。主线是杨美子学诗,像红楼里的香菱一样学习作诗,从懵懂到顿悟的故事。暗线是美子的外孙伙同五个同学一起强奸了同学校的一名女生并导致该女生跳河自杀,美子从不知所措到最终悔悟告发外孙,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的故事。双线并行,融合得水乳交融,完全没有生搬硬套、强行嵌入的痕迹。
2
影片开头,是一群学生在河边玩耍,怎奈河面上涌出了一具女尸,与此同时,六十多岁的杨美子去医院检查身体,这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阿兹海默症,也即老年痴呆症,她的记忆和智力将会一点点衰退。
美子是个美丽的老人,尽管年过花甲,但她依然爱美,每日出门都穿着与她的年龄不太相称的花裙子、高跟鞋和贝雷帽,优雅而绚丽,像一只蝴蝶。但她并不是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她是一位尚挣扎在底层温饱线的老人。她的女儿离了婚,将外孙留给她照料,她靠着政府每月的救济与做兼职保姆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和照料外孙。只不过,在生活的磨砺下,她从未放弃过追寻美,她不但将自己的外表收拾得赏心悦目,还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她还无比热爱诗歌,这是美子自学生时代起的理想,她渴望自己能会写诗。
走出医院的大门,她碰到了片头的河中女尸被推来医院,并且女孩的母亲看到披着白单的尸体绝望大哭……
美子看到了诗歌培训班的宣传单,就去报名去参加,她真的非常想要学会写诗,可是并不会写。在课上老师说,写诗要写当下最直观的感受。于是美子带上了一个笔记本,随时随处记录下生活中触动到她的美。美子过的是非常平庸而琐碎的生活,每日照顾青春期逆反,也并不懂事的外孙,外孙上学了就去为一个年老失能的老人做保姆,要照料他的一切,包括洗澡这样的私事。但哪怕是这样的生活,她也依旧常常能从中发现美,无论是看到花,还是听到水。但在外人看来,这样一个老太太是有些不正常,甚至是神经质的。老人的身体,少女的情怀,爱美、天真而单纯。
一日,一个陌生男人找到了美子,约她去谈一件重要的事情,原来,前段时间跳河自杀的女孩子,是因为被学校的六个男生强奸过后绝望选择自杀的。在自杀之前,她将秘密全部记在了日记里,如今日记被女孩家人发现开始与学校协商,学校为了顾全名誉,选择息事宁人,希望几个男生的家长能坐下来商谈一下解决办法。在男人们觥筹交错之际,美子走了出去,看到外面的鸡冠花很美,她记录了下来。
美子去学校探望外孙,看到他们居然能够若无其事地打球,她又记录了下来。
3
其余几位男生的父亲认为,美子是女人,女人对女人会比较好说话,最好由她出面负责奉劝女孩的母亲接受金钱赔偿,就此息事宁人。美子便接受几位父亲的委托,前去农村寻找女孩的妈妈见面面谈。
她来到了女孩的家里,可是屋里没有人,美子按捺不住,便去田地里寻找,可是找着找着她就忘记了此行的目的,转而沉醉在大自然的美中了,又再次掏出了本子记录下地上的果实给自己的震动。她遇见了一位干活的农妇,与她愉快地交谈,赞叹着乡村的风景,与果实的清甜。美子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农妇,就是女孩的妈妈。谈着谈着,美子就忘记了此行目的,赎罪之旅变为寻美之旅。
在女孩的家里,美子偷回来一张女孩的相框,回来后将相框放在了餐桌上,可是外孙看了,依旧无动于衷。美子从女孩的家出来后,重走了女孩的路,走过了她的学校,也走过了她自杀的河流,在雇佣她的老人家里,有一日,老人一反寻常地要她喂他吃壮阳药,并对她提出了性要求,被美子严词拒绝,感到十分恶心,快速逃离,再也没有去。而这次,美子意外地再次来到老人家里,并主动喂他吃了一粒壮阳药,像往常一样服侍他洗澡,在浴缸里,美子不知缘何,主动为一个将死失能的老人献身,给了他一次性爱。这与她,或是与女孩同样的屈辱吧。
几位父亲终于如愿见到了女孩妈妈,商定好赔偿的价格,美子需要赔偿五百万,可是她没有,于是她选择去见老人,请求老人不要问理由借给她钱。老人认为美子借先前之事敲诈十分不满,但美子终于还是借到赔款。
美子重走了女孩的路,在她的家,她的学校,甚至也体验了如她一般的屈辱。她似乎顿悟了诗的意义,美子终于向警方举报了外孙,在一个平静的夜晚,警察来带走了外孙。在外孙被带走前,美子仔细地为他修剪指甲,并告诉他,身体要像灵魂一样干净。而美子,终于写下了一首诗,放在了诗歌课的讲台上,是向女孩的忏悔之诗,笔法拙劣,但情真意切。她没有来上课,她来到了女孩跳河的桥上徘徊。开放式结局……
4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说,美子就是一个老年文艺女青年,她不见得有多少文化,却无比执着地向往美,在年过花甲后还穿不合时宜的裙子和高跟鞋,在衰老与老年痴呆症的夹击中还有心情去学写诗。带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嫌弃,带着一种对文青的普遍不屑。她就像她穿的花裙子一样不合时宜,她是风景,也是无声的佛陀。
《诗》这部影片,采用了一个嵌入式的叙述模式,小故事嵌入大故事之中。里面的小故事,是美子得知了外孙的罪行,经过百般挣扎后还是揭发了他。外面的大构建,大命题以及真正核心的故事,是美子始终在追逐自己少女时代向往的诗歌和美,想要学会写诗,但却总不得要领,但经历了在世俗的困境与罪行中的纠结挣扎后,她顿悟了美的真谛,也终于写出了一首情真意切的好诗。
美子学诗,也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在刚刚起步时,她急切地想要写出一首诗,可是却怎么也写不出来。看到花,看到果实杏子,看到湍急的河水,她总有遐思,这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的正常反应。她记录下美丽的风景对心灵的震动,却总也无法成篇成诗。
直到她试图亲身去走了一遍女孩的人生,甚至亲自去体验了她曾受的屈辱。她的疾病使她变得健忘,变得迟钝,但她天生敏感的心灵和悲悯的情怀依然使得她在生命面前忏悔,进而大彻大悟,明了了诗的真谛。
美是客观存在的,但美不意味着可以绕过罪与罚而独自去谱写诗情画意,美子因病而迟钝又神经质,但她终于发现,她无法绕过心头的愧疚、悔恨和罪孽但单纯地去抒情、去欣赏美创造美。
5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什么是诗?“诗言志”、“在心言志,发言为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缘情而绮靡”。很显然,我们的传统认同,诗要缘自每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们都知道写诗要靠真情实感,但往往情到深处,总是无言。正如庄子的理论观点:“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美子饱含对生活的情感,饱含诗情画意,像少女一样执着地追求美并且天真而慈悲,但她不会写诗。一首好诗,是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并且要言有所衷的,既然要真,就要直面生命的真相,诚实面对那些不堪和悔恨,勇敢忏悔,保持初心。
阿多诺曾说:“奥斯维辛之后,诗是野蛮的。”意思是当你一个人经历过奥斯维辛,经历过集中营的,便不能再以单纯的抒情,单纯的审美角度来写诗。同样地,美子经历过外孙的罪孽,便无法再用审美的态度来审视美丽的世间。
这是富有心灵之美的美子对世间最暧昧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