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一个正常的人证明自己正常,这件事本身就他妈不正常”
说这是个小众电影,却好评如云。有人说这部电影揭示了人性,有人说这部电影精神分析的科普片,2014年的话剧,2017年的电影,2018年才看。
电影舞台剧感觉浓郁,节奏欢快流畅,不乏笑点频频,台词也写得颇有心机,编剧用心良苦,看完后没有解脱感,而只是有些沉重和压抑,程度刚刚好。
它简单,简单得只有在一个地点精神病院,简单得只有8个演员,简单得看似有些熟悉的套路。
它也足够复杂,复杂得让每位观众都有代入感,感觉每个人都是自己,每个角度都是诉说,每个故事推进就像人生的某一个片段。
不看导演排场,不看演员阵容,只看剧情,甚至只是片段,只要在那个瞬间与你心电感应。
故事终了,空空如也亦有也,寂寂无声胜有声。
2.
“禁闭岛的底,神探的魂,心慌慌的骨,飞跃疯人院的血肉,还暗示着可以拍成恐怖游轮的影子。这就是《你好,疯子》”这是网上对这部电影入微入细的评价。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心理的电影,不如说这是人性的自我解剖书。
“我是疯子,因为我心里住着你们啊!”
李正和杨猛是一种嗔,活得用力过猛;
马睿和莉莉是代表着一种贪,对现实生活攫取中的不择手段;
箫老师和韩沐山是执,对六岁女儿和西方历史的放不下;
安希则是一种痴,对各种幻想的人格的执念;
当生命中的某一种人格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似合理也归于极端,安希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却也成为自我解放的过程,让人性在太阳下剧烈颤抖的时候也是人格走向完整的过程。
这是“放下”、“放不下”之间的婉转,这是你我他之间的轮转,这是我们每个个体的真实感应,这也是我们要走向的将来。
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是自我救赎之路,却是一直漫无目晃悠的过程。
放下,看似没有了,却成为了永远——枪声响,安希放下了内心的6个人格,却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提起,看似负载了,却轻装上阵——安希和所有的人格和解了,也是和自己和解了圆融了,才会有最后的微笑。
舍得,看似心如刀割,却看到了真实——安希活成了自己。
3.
“你好,疯子,我也是”
觉得疯子本身只是一个标签,而我们都是同类,这是电影的潜台词。
这是一个和解,并不是妥协。这是真相,却不是委曲求全。
而,所有的抗争都是因为不了解,不理解,不想了解,不想理解。
想和你,你们在一起,舍而不得。
想珍藏每个过程,拥有6种不同类型的自己,却得而失之。
导演是一个坏人,把深藏的内心一层层剥开,惹得一堆的眼泪。
演员们把故事蔓延开来,剧情铺张开来,
故事后的深意却不再被封存,如果你也是疯子,
请和自己说“你好,疯子”。
4.
“她会一年比一年成熟,然后,慢慢学会独立的生活”
可能当配角当了太久了,所以丢了成为自己的主角的认知。
安希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
爱他们就要放下他们,爱自己就要成为自己的主人。
安希是这样做的,而我们呢?
她成熟了,独立了,我们呢?
就算心无挂碍也无心之向往,任凭岁月横流,人心荒芜,却只让我们徒增了年岁,错过了自我成长。
5.
电影尾声,院长说:你好,安希,现在就只剩下我们俩了。
有人说,安希是院长的一个附属人格;也有人说,院长才是安希心里最大的附属人格;
摆脱困境一直是诉求,而不是了解真相;野蛮生长一直是要求,而不是成长成熟。
我是谁,去往哪里,成为谁.......这是我们内心的所有问题和诉求的起点、归宿。
谁对谁错都不重要了,谁是谁的谁谁谁,谁是最终的大boss,谁是正解误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安好”!——安希成为了自己,我们了解了自己,有比这个更重要的结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