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别让工作停留在任务模式
昨天给一个工作了19年的图书管理员做咨询,他至今仍是普通员工。他说他渴望晋升,但没有机会。他想做管理岗,但每次都空降领导。他想创业,但不知路在何方。
我有19年的工作经验,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他这样问。
工作了19年,应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了。可是当我问他这19年,最受欢迎的书呈现哪种趋势时,他却一脸茫然。他说,借书的人很多,以前是在本上记,现在是在电脑上一扫就完成了,所以到底哪本书受欢迎,他并不知道,这件事,估计要问信息处的人才能知道。
他的回答,暴露出他的问题。如果他有心,他一定会对图书借阅情况有一个详细的记录,甚至可以把数据可视化出来,做成各种折线图、饼状图。比如哪本书借阅次数多,哪本书借阅次数少,什么书受欢迎,什么书没人看,这些他都应该了如指掌才对。可是,他却完全不知道,并且一副与我何干的态度。
当我问他,如何能凭借记忆力最快速度找到一本书的时候,他说,电脑系统里会有这本书的位置信息,去相应的书架上去找,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电脑系统呢?我问他,他则说,没有电脑,一切都不能工作。
我问,那么你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效率呢?他说他从未思考过。
原来这19年,他只是在默默做着一个图书管理员该做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完成上级给的任务。但是并没有去主动分析原因,没有去研究问题,没有去找到规律,就没法获得自我提升。
这种人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完全不去思考其他层面上的东西。
碎片时间可以组装成你的未来
那你在不忙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我问他。他说,大概是看看报纸杂志,看看一些小说,或者上网聊聊天。
其实,他本来可以把闲暇时间用来阅读和写作。如果坚持19年,也许早就成了一个作家,但是他没有。因为他的碎片时间,都浪费了,而没有组装成他的未来。
我前不久认识一个书商,她每天在寻找各种文笔不错的人,给他们灌输理念,让他们写书出书。而她之前也是图书管理员,但她平时注意研究哪些书被租的次数多,哪些书受欢迎,哪些书没人看。后来,她凭借着这些数据,做了一个成功的书商。她知道哪些书能受欢迎,因为她找到了规律,她就按照这个规律去寻找作者,并号召他们出书。
她之前只做了5年的图书管理员,却比那个做了19年的更厉害。为什么?因为她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做统计、找规律。
重复劳动是伪经验,假积累
他自认为有19多年的图书馆里经验。但真相不过是1个经验用了19年。这种重复性的劳动其实没有意义,因为重复劳动不会产生积累。
如果没有积累,就没有提升。有句话叫做量变导致质变,但什么是量变?这个量是通过重复获得的吗?
并不是。这个量要靠积累,而不是重复。重复劳动看似能获得经验,其实并不是。
经验是什么?经验是通过以往的经历,能准确判断相关事情的动态,并做出精准的预知。
重复劳动只能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而不是经验的积累。
工作中要积累4件事儿
没有积累,就没有提高。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注重积累。这个积累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1)积累经验
在经验上,人们容易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工作年限当成工作经验。比如你工作20年,你就以为你有20年经验,其实,你只是1个经验用了20年。
对于什么是经验,上面已经说了,经验是通过以往的经历,能准确判断相关事情的动态,并做出精准的预知。
只要在工作中走心,充满好奇心,善于问为什么,并有毅力去研究其中的道理,就能获得相应的经验。
2)积累资源
整合资源,才能做大事儿。那么什么是资源?人脉是资源吗?渠道是资源吗?
一个客户公司的电话销售小欣,她工作2年,积累了很多客户。这些客户都在她的excel表格里。有一天,她手下一个销售偷了她的excel表格,去投奔竞争公司去了,薪资翻了数倍,直接成为敌方公司的销售总监。
为什么?因为她拿到了客户名单。但是,3个月后,她就离职了。为什么?因为她拿到的并不是资源,而是电话号码簿。
销售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用户是很难移植的。用户对销售信任,这就是用户资源。用户对销售不信任,那就只能算是一个电话号码簿。
3)积累合作伙伴
这里不使用人脉这个词,因为人脉似乎有种地摊成功学的味道。所以在这里,我用合作伙伴来代替。
有一个公司的老板,他在做老板之前,用15年的时间,经历了6家公司。后来他创业了,他的合伙人都是之前那6家公司里交到的好朋友。
有人问过我如何在职场中交朋友。其实很简单,如果相处的比较好的同事,可以保持联络。如果认知趋同,人品不错,可以在成为前同事的时候,变成朋友,甚至合作伙伴,或合伙人。
4)积累个人品牌
平时多写文章,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出来。这样你会进步飞快,并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因你的文章受益,你的个人品牌效应就会更好。
有了这4种积累,你想不成功,都很难。
我是米衙,感谢你的阅读,但愿我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