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再聊一部关于“人”的故事,它来自于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
说起这部小说还是在念大学的时候读的,大致的情节还依稀印在脑海。
听到友人的推荐,本来就十分讨厌看书的我,硬着头皮在图书馆坐了一个半月才看完(其实,我看书超级慢。),结果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挺厚重的。
面对战火连天的阿富汗,生长在中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可想而知,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在给我们灌输这碗心灵鸡汤时,也给我们这些看客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
说实话,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
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
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
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
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
阿米尔和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
那一刻,我仿佛预感到了之后的事情,我听到我的心中大呼“不要去!”……
可是,我只是一个看客。
我只能一页页翻下去,看着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看着阿米尔在这重要的岔路口选择了胆怯……
当那只风筝坠落,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那时的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挺身而出吗?
如果阿米尔当时用自己救下哈桑,他们之后又会如何?
我不知道。
这世界没有如果。
但我知道,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来补救。
我们的人生究竟禁得起几次这样的错过?
人生竟是这样坚强而又脆弱!
说起来很奇妙,文后又提到了风筝,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
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
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
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
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