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着要写一篇三月的总结,因为考试因为回家,拖到了现在。
正好今天是4月的第二天,正好是我开学回校满一个整月的日子,那索性,就写写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吧。
❤️
书
不算正在看的几本书,这个月满打满算看过的书有四本。
《自卑与超越》
《影响力》
《了不起的盖茨比》
《月亮与六便士》
两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两本小说。
总觉得人不管在什么年纪,不论什么专业,都该读一点心理学。很多人解数学题信手拈来,对前座的女生谈了几次恋爱一清二楚,唯独不了解自己,这实在是一大遗憾。
心理学这个东西吧,读了几本书你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心理学,看这类书有趣的是看那些你以为理所当然,却其实大相径庭的东西。
譬如人人都以为在人越多的地方发生紧急事件,伸出援手的人会更多,但事实反而相反,因为人在遇见紧急情况的时候,都喜欢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紧急程度,因而一个看一个,就表现出一片风平浪静的样子,观察别人的人因此就觉得事情不那么紧急,那个靠在墙边的男人也许没什么大事,可能就会发生“集体冷漠”,这就是“多元无知现象”。
《月亮与六便士》,这是我看过毛姆的第二本书。毛姆实在是个让人喜欢的作家,从《刀锋》开始,我就知道我遇见我的“贵人”了。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刀锋》中的拉里,以及作者毛姆,他们本质上都是同一类人。斯特里克兰追求的是美,手段是创作绘画;拉里追求的是哲理,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游走各地的过程寻找答案。而毛姆,如果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就很容易理解以上两个角色都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毛姆不满十岁时,父母先后去世,因身材矮小,严重口吃,毛姆从小受到大孩子们的欺凌,教员的羞辱。童年的心理阴影使得他性格孤僻、敏感、内向。后来学医,创作戏剧,救助伤员,辗转多地的经历中,他一定和自己笔下的主人公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写作,在探寻某个答案,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是我喜欢毛姆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困惑,都有着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所幸人类世世代代都要思考这些大同小异的问题,前人早已在书里留下了他们倾其一生的思考内容。
在那些有缘的书中,我们得以沉浸在前人的精神世界里,感受寄托着他们灵魂的人物情节走向,在连连点头,时不时的微笑认同中,我们幸运地和自己的“贵人”来了一次对话。
伍尔夫曾用“就像一头撞上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来形容这种感受,一点不假。
❤️
电影
《让子弹飞》
《饮食男女》
《阳光灿烂的日子》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很巧的是,在我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后不久,思修课上讨论了一个话题“生而为人,如何不抱歉”。松子是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生而为人,她实在很“抱歉”。
“当你以为人生完了的时候,生活还在继续;当你以为生活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人生结束了。”《松子》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终其一生,她对很多个人抱歉,最对不起的,还是自己。
松子何以至此呢?她不明白人生失败的根源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尊来博得并不值得的所谓拥有爱。
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会活得闪闪发光不是吗?但是一旦长大,很多事都会不遂人意,很多爱,也得不到。
如果时光倒流回那节课,我想更改那个命题。
生而为人,如何不对自己抱歉?
那些凡是无害于他人的,又有利于你自己的,就尽情的去做吧。
❤️
纪录片
《老摇滚》
《脸庞,村庄》
88岁的“新浪潮祖母”瓦尔达 & 33岁的艺术摄影师 墨镜JR
这两个人一起开着旅行照相卡车,穿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拍一部纪录片,为普通人拍肖像再把巨大的黑白像留在他们的房子上,这会是怎样?
不如去看看。
❤️
鸡汤与理
1. 静止即倒退
2. 越自律越自由
3. 和三观一致的人相处是件太顺畅的事情了
4. 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认识一个“厉害”的人吧
文/Onlooker
活在当下,来日可期
热爱生活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