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下葬,云尽孝 ”
“ 滴滴一下,马上出殡 ”
“ 扫一扫二维码,扫墓快简易 ”
|一切皆有可能,比如微信扫墓
前不久,不二叔突然看到这样的调侃话语,心想的是,玩笑话也不应该这样开,调侃互联网的便捷也不应该这样说。
但没想到,这可能不是玩笑话,而会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因为,“ 微信扫墓 ”已经悄然出现了。
3月初,成都、南京开始兴起了微信扫墓。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利用微信远程向去世的亲人表达哀思,内容可同步显示在公墓现场的LED大屏上。据说,成都长松寺LED大屏已滚动显示了1万多条祭语。
除了用微信发表祭语,还可以打开微信公众号,动动你的指尖,在约定时间输入密码,一场为你亲人扫墓的现场直播就出来了。甚至花椒某主播还推出了“代客扫墓”的服务,价格六百起,直播半小时就有上百个订单,美其名曰代客尽孝。
|微调查:超四成人支持微信扫墓
这年头直播有黄鳝,有吃洗面奶,有吃老鼠的,似乎扫墓变成一场直播也没什么好讶异的。有人说,微信扫墓总比不到要好啊,起码有点孝心。根据微调查结果,也能看出对于“微信扫墓”,大部分人是接受的:超四成人支持微信扫墓。
自由撰稿人杨朝清认为,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微信扫墓” 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追思渠道。换句话说,微信祭扫只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只是传统与现代的并轨,改变的只是形式,含义依然如故。
甚至有人认为,传统祭祀方式存在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等问题,这种互联网形式的简单化反而更好。
|我不想将情感放在微信扫墓上
但是仍有近四成被调查者不支持微信扫墓。
很多人认为,清明扫墓最重要的是仪式感,既然无法亲自回家乡扫墓,通过线上方式能够完成这个扫墓仪式也是好的。
但不二叔认为,扫墓重要的不是仪式感,而是那份情感。
“ 那个有点毛毛雨的下午,我站在爷爷的墓地旁,陪一陪他。已经过了好久,他的模样有点模糊了,但是看一看他的照片,似乎旧时光的回忆都活过来了。他带我买一串冰糖葫芦,被爸爸责怪这些零食吃多了不吃饭;他偷偷拿水烟筒抽烟,轻拍我脑袋嘱咐着别告诉奶奶…… 我轻轻将酒倒在地上,听说这样他能够喝到。”
逝去的人,因为已经不在生活里,也因为我们脚步太过匆忙,所以被惦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而清明节,大概就是这份藏在心底的情感,最好的出口。回来看一看你所在的黄天厚土,回来陪一陪你。
|家乡,有我最记挂的味道
当家乡的牵挂一个个离去,当微信扫墓真的盛行时,回家乡的理由便越来越少,家乡真的就是回不去的地方了。
但那里明明有我们最记挂的味道。从厨房窗户飘出来的饭香味,走在黄昏树下的冰糖葫芦味,下雨天青苔石阶上的雨水味,阳光摇曳铺满大地的稻草味,果树结果时的果香味,大街小巷里地道的家乡菜味…… 尽管是不会再有的时光,但是只要一踏入家乡的土地上,这些味道都能从记忆神经传来。
忘不了味道,就忘不了根。所以比起微信扫墓,我更宁愿抽点时间回家乡,扫墓哀思,闻味追根。
微信扫墓,对于许多人而言
也许能够满足“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供便利
更甚至是一场时代的变革
改变以往污染环境的祭祀方式
但其实,清明扫墓最应该改变的
是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
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的祭祀方式
而不是把它“搬”到电脑中、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