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纯洁”?我在《德伯家的苔丝》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苔丝,一个心地纯洁的美丽女孩,却不幸被浪荡公子亚雷克诱骗夺走贞操。比起痛恨亚雷克,她却更加痛恨自己,她拒绝成为亚雷克的情人,回到自家承担着邻人的白眼,世俗的压力,直至后来,孩子的出生,夭折,生活的压力,她都一人扛下。但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了她内心解不开的心结,之后,她遇到了自己的人生所爱安琪儿,但她却不听母亲劝告,选择在结婚的第一天选择将所有的事都告诉安琪儿。安琪儿对她的爱瞬间崩塌,抛下苔丝独自一人到非洲工作。一年以后,安琪儿想通回国,而苔丝却在困顿的生活状态下和一直没有收到安琪儿回信的情况下成为了亚雷克的太太,再次相见的那一天,苔丝情绪完全爆发,拿刀杀死了亚雷克追随安琪儿。在短暂的幸福逃亡后,苔丝被执行了死刑。
不谙世事的苔丝不明白,不明白亚雷克为什么要夺走她的贞操;不明白为什么失去贞操就意味着不纯洁;不明白她原谅了安琪儿婚前的厮混,为什么安琪儿不能原谅她。
苔丝痛恨的不应该是自己。太过懂事的孩子,在事情变得糟糕时,她所想的总是反思自己的过错。家里唯一的马被撞死,她觉得应该由她来承担,所以答应了母亲到亚雷克家认亲,悲剧从此开始。失去了自己的贞操,她也觉得应该由她自己来承担,离开亚雷克独自忍受着无尽的冷眼和内心折磨。安琪儿离开自己,她还是觉得这是她的错,应该由自己来承担。所以尽管生活困顿自己不得不辛苦工作甚至后来父亲死后自己接过养家重担,她也没有去安琪儿的父母家讨要钱财。
安琪儿对苔丝的爱是浅薄的。社会道德的偏见对安琪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只有死亡才能让他放下偏见。安琪儿因为苔丝的纯洁而爱上她,当他知道苔丝的纯洁被魔鬼剥夺后,他梦游梦到的却是苔丝的死亡:“我的妻子——死了,死了”,此时的他才真实地表露出对苔丝的爱:“我可怜的,可怜的苔丝——我最爱的心肝宝贝!苔丝,你多么甜美,多么善良,多么真诚啊!”
安琪儿和亚雷克一样,都是魔鬼。高潮在最后上演,苔丝杀死了亚雷克,追随了安琪儿,苔丝的这一行为,被看作英勇的选择,为了爱她可以不顾一切。可是,苔丝杀人,只是为了斩除自己心中的那一个死结,也报复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她无法向安琪儿报复,亚雷克的行为,使她一生都无法解脱,可是,伤害她的,除了亚雷克,还有安琪儿,后者更甚。安琪儿却只是惊叹于苔丝那完全不顾道德的奇异的深刻爱情,而安琪儿却做不到。当苔丝问安琪儿自己死后是否还能与他相见时,安琪儿却像比他伟大的人物一样,在关键时刻,对于关键问题总是不予回答。
苔丝的悲剧根源不是她太爱安琪儿,而是她不够爱自己。苔丝拥有美丽的外貌,但当别人赞赏她的美貌时,她只有一会儿是真的高兴,因为她把自己是看的很低。不谙世事的她也不知道美貌对于一个家境清贫的乡下女孩来说将带来怎样的危险,导致自己没有及时发现亚雷克的真实目的。在安琪儿出现前,苔丝不爱自己,在安琪儿出现后,苔丝只爱安琪。安琪儿拥有她所求而不得的学识与气质。她渴望被爱渴望爱人。在安琪儿离开她的那段时间里,她故意将自己丑化,向爱人苦苦哀求甚至甘愿作他的仆人,她放弃了对美的追求,也放弃了对自尊的坚持,卑微到尘埃里。
立于悲剧的纯洁,就像淤泥中盛开的莲花。越纯洁越令人心疼。苔丝就是这样,在她还是天真的少女时,被迫服从其无能的父母和一个无耻之徒的经济勒索;后来成为一个病婴自豪又愤怒的母亲;一个缄默却又富有魅力的女人,对一名牧师儿子的满腔热情颠覆了其不结婚的决心;自我摧残的可怜受害者,遭受丈夫严苛的拒绝;最后成为女凶手,热情在短暂的满足中得到突破。在她人生的这七个阶段中,都没有改变她内心的纯洁。
作者哈代加了一个极富有争议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哈代觉得苔丝“本质上比许多所谓高贵处女更加纯洁”。在小说中,苔丝甚至对曾经对生命中代表“悲剧伤害”的亚雷克非常慷慨,对他回答道:“我从来没说你是撒旦。”也正是这样的纯洁导致了悲剧,悲剧也成全了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