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普通的银行职员虽然收入不高,但薪酬也足以使他过着平静的小康生活。有一天,他远在美国的亲戚身患绝症,因无人继承,便将自己经营的珠宝店留给这位银行职员继承。但就在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开始辉煌的时候,这家珠宝店被大火烧毁,什么也没留下。从此,这位职员认为自己失去了珠宝店,整日郁郁寡欢,精神恍惚,最终无法正常工作,失去了自己原本银行的工作职位。生活从此潦倒。
这里我们不禁想要问,他到底失去了什么?其实,他什么也没有失去。郁郁寡欢也只是他为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甘,只是他被财富迷了双眼,看不透真相罢了。他把一份虚无的财富背负在自己身上不愿放下,最终却落了个一无所有。
我们痛苦往往是害怕失去或是不甘心失去。因为在我们的概念中,我们是理所应当“得到”的过程。
2
和朋友、同学聊天,听到最多的字就是“累”。
初为人之父母,累;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累;为情所困者,累;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捆绑,累;为孩子的养育操心劳神,更累。
上述种种之“累”,过了而立,在奔四路上大踏步的“80后”,成为社会和家庭中坚力量之后的疲惫和身不由已。
自然而然,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3
因为“累”了,所以才会回想生活种种,反省自身,想想自己为什么如此“累”?
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了一个看似以“得到”为主的人生旅程。
婴儿时,在父母的臂弯里一天天健康成长,我们得到父母至爱亲情;学生时代时,我们来到校园学习知识和生存技能,我们得到知识和同窗友谊;恋爱时,我们为彼此停留相互欣赏,我们得到甜蜜爱情;步入社会,我们把自己儿时的理想付诸行动或把自己所学用于工作实践,我们得到自己的社会身份,得到金钱财富;结婚后,我们拥有自己的家庭,有夫妻关爱,得到天伦之乐......
4
伴随着成长,我们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不断增加,貌似“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失去的却是心灵最初的“单纯”。
那么何又为“单纯”?
个人认为一个人能够在心智成熟之后,历经名利浮华,还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便是难能可贵的“单纯”。
“单纯”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之所以“累”,或许就是因为失去了“单纯”。
我们逐渐成熟,但也渐渐丧失了纯粹快乐的能力。因为我们出于生存利益需要去做事,把太多违背自己性情的东西强给自己。拥有越多的知识,拥有越多的财富,拥有越多的社会角色,我们在名利万象之中被所“得到”的东西而左右。它们变成了我们肩上卸不下的包袱,到头来,我们失去了心里最初的那个“自己”。
试问忙碌热闹的名利场上真正快乐者有几人?究竟有几人,我们不得而知,怕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5
凡事都有对立统一的一面,“得到”其实本身就是另一种失去。
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拥有的越多,就越怕失去它们。只有得到更多,才能保全自己现在已经拥有的。我们身陷于无法自拔的循环里,让自己疲惫不堪。直到在不知不觉中,生命开始枯萎垂暮,我们才猛然觉醒,但却不得不无奈地撒开双手,放下一切。
得到了财富,我们可能失去更多的亲情陪伴;得到了知识,我们可能需要失去很多自由放松的空间;得到了幸福家庭,可能失去的是一部分自我;
或许,正是这样“得到”与“失去”中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一生。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得失中,学会长大,学会面对人生,学会勇敢。
或许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消极,但终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足以让自己平静面对得失的风度,一种希望保持自我性情本真的愿望。
保留一颗素心,就是找回最初的自己。保留那时的一份勇敢,就是保留了内心强大的能量,立于窘迫人生中,多一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