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皮革厂倒闭背后

关注我学营销,与营销专家一对一交流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倒闭了,老板吃喝嫖赌欠下3.5个亿,带着小姨子跑了。原价两百多三百多的钱包,现在通通20块……”几年前,大街小巷的皮包商贩扩音喇叭里,神曲《江南皮革厂倒闭了》洗脑般传遍大江南北,而让人惊讶的是,原本以为这只是小商贩博出位的营销噱头,没想到却是浙江温州多年前真实上演的一幕。


事实上,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温州,在尽收改革开放红利之后,民营经济于2008年达到鼎盛,但同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温州民营企业却一直步履维艰,可谓是一步一坎。实体企业资金脱实向虚涌入地产,企业家联保互保“跨界转型”资产暴跌,民间借贷爆雷老板跑路,地区金融危机与信用危机共振,温州民营企业家一时间正在“赴汤蹈火”。


而据《等深线》记者在近期的调研中了解到,在历经了大起与大落之后,号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老板们近几年也已经是“曾经沧海”,不求大富大贵也成为部分人的口头禅。但商海沉浮,岂是凭一己之力又可左右。“即便企业想关张也不容易,毕竟还有一堆债务和应收、应付在。”


而随着近几年温州大规模拆改违建、原料人工等成本一起飙升、个体户转企业(以下简称“个转企”)等政策来回“折腾”,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利润已经“薄如刀片”,甚至有老板表示企业已经是在零利润“空转”。


成本飙升 利润薄如刀片


35岁的郝伟(化名)几年前从父亲手里接过经营20多年的锁具生意,除了公司老板的身份,他还是一名滴滴司机。每逢周六日的两天里,他开着自己的宝马X1穿行于温州大街小巷,接单跑活。“现在老婆快生二胎了,多赚点奶粉钱。”他自嘲道。


事实上,做滴滴司机并不比开公司多赚钱。据他介绍,他周六日两天平均每天只跑8小时,平均毛收入也就是600~800元/天,刨除油费等到手也就是三四百元,而且还不算车损。“有时候也是为了开阔一下思路,毕竟什么乘客都能遇到,当官的、经商的、打工的,能了解很多东西,也是为了解闷,如果能发现商机则更好。”郝伟说。而之所以他能当“甩手掌柜”,一来是他父亲为他留下了好的管理层,公司经营很少用他操心,二来是锁具生意近几年不景气,也确实不用投注太多精力。


“一把锁成本二三十元,扣除各类成本到手利润也就是3%,而且还不算报废率。现在锁具行业都是白菜价,赚不了钱也饿不死,在夏天甚至还不如我老婆的3家奶茶店赚的多。”郝伟说,“夏天的奶茶店一家营业额都在5000元/天左右,而锁具在夏天一天也卖不出去500把。”


与郝伟同样深感经营之难的还有秦正伟(化名)和李海超(化名)。


浸淫鞋服行业20多年的秦正伟白手起家,目前公司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但同样扛不住飙升的成本。“近几年成本涨得太厉害了,现在工人工资已经达到7000元左右/月(不含社保等福利)了,而且平均每年还在以10%左右递增。”秦正伟说,“我们现在的净利润率只有1%~3%,甚至是零利润。”


而公司年产值1700万元左右、深耕汽摩配行业的李海超也坦言,员工工资现在人均4500元左右/月(不含社保等福利),而且还在以每年15%~20%的比例递增,而除了人工越来越贵,原材料节节攀升也已经越来越挤压利润空间。以汽摩配所需的电子元器件举例,原来进货价只有几厘钱,现如今已经翻了100倍达到一毛多钱,而包装所用纸壳也从原来的五六毛钱上涨至1.8~1.9元。


事实上,企业的感受也集体反映在统计数据上。温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2017年的13年间,温州对外出口数据也是经历过山车。其中2005年~2008年的4年间,出口总额分别从61.84亿美元上涨至119.04亿美元,年均增幅在35.2%~17.3%之间,可谓高歌猛进。但自2009年开始至今,则呈现负增长或疲软的趋势。


数据显示,2009年出口总额为109.36亿美元,同比下降8.1%;2010年~2011年出口总额分别逆势增至145.43亿美元、181.65亿美元,分别增长33%、24.9%;2012年~2017年出口总额分别为176、96亿美元、181.46亿美元、185.51亿美元、171.15亿美元、1060.4亿元人民币、169.78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2.6%、2.6%、2.2%、-7.7%、-0.1%、9.2%。


值得一提的是,服装、鞋类等作为温州传统支柱性产业则下降或疲软更为明显。记者粗略统计,2005年~2013年,鞋类出口额从15.84亿美元上升至51.56亿美元,除2009年下降,其他年份均保持较高增长;但2014年~2016年,则分别下滑至48.13亿美元、42.80亿美元、253.7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6.6%、-11.11%、-4.3%;唯有2017年有所上升至267.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5%。


而服装类出口额也分别从2005年的9.34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20.97亿美元,增幅也始终保持在高位。但到2012年,则出现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服装出口额分别从18.62亿美元下滑至15.5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1.2%、-3.2%、3.0%、-16.4%;2016年~2017年才有所缓慢增长,出口额分别为96.5亿元人民币、99.7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0.3%、3.2%。


“2008年金融危机时,制造业在最困难的时候净利润还在12%~15%左右,但这几年净利润却只有1%~3%,可以说薄如刀片。”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工商联副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民间借贷引发“跑路潮”


温州永嘉县的某工业园内,一家锁具工业厂房正被挂在阿里拍卖的网站静待起拍,而这也是其第二次被挂牌,相比起之前的2700万元价格已经降至2100万元,但至今无人问津。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厂房之所以被挂牌拍卖,是因为银行追债,老板跑路。“这家企业在温州也是二三十年的老牌公司了,老板在2009年从银行贷款了几千万元还有部分高利贷,去炒房和开矿,因为还不起钱被银行追债。结果大老板在前年因癌症去世,儿子接手公司后也在去年跑路了。”该知情人士说,此前该老板在温州有多个厂区,总占地约在60亩左右,结果都因为到期无法偿债而卖掉了,现在唯一的厂房也被银行拿来拍卖。


类似的情况在温州并不鲜见,老板跑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上演。


据彼时媒体报道称,自2011年4月以来,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温州市已有上百家企业倒闭、企业老板跑路,甚至出现一天内9家企业主负债出走的情况,而且关停倒闭企业从个别现象向群体蔓延。


数据显示,2011年4月到2011年9月期间,一批涉足民间借贷的中小企业和担保公司也扎堆倒闭,而企业老板因不能偿债而潜逃或自杀的新闻也屡见报端。彼时温州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瞬间激增,仅在2011年1月至8月期间,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


而事实上,温州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民间借贷、向银行融资等可谓达到疯狂地步。而随着民间借贷接连爆雷,进而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温州中小民企由此又步入另一份尴尬,融资难和融资意愿低普遍困扰着温州老板。


温州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在受访时表示,此前温州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根本不用抵押,只要别人肯担保就能贷款,甚至“刷脸”都可以。


而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彼时调查显示,温州彼时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其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同时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的1/6左右,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总额的1/5。


“温州民营企业最辉煌的时候是在2008年之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温州的企业订单量急剧减少,所以出现产能过剩和产业空心化,2011年也就集中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而因为当时多数资金都是来自于银行,所以也引发了地区性金融危机,银行不良资产迅速上升,银行抽贷、断贷现象非常普遍,再到2015年至今逐渐演变为信用危机,所以温州人都被搞怕了。”周德文说。


上述银行业人士也表示,之前他所在的另一家银行光不良资产就达200亿元,现在主要精力已经不是在拓展新的信贷客户了,而是优先化解不良。温州现在的银行普遍对新增客户的贷款权限上收,而且对企业的信贷额度也已经降低了,可以说已经变得十分谨慎了。


“现在企业贷款光有抵押物还不行,银行还要审查贷款用途,最重要的是看企业所在行业,以及企业第一实力——也即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该人士说。


据温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2009年的5年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从2409亿元上升至5352.4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8%、21.9%、17.9%、23.1%、25.6%;而在2009年~2017年,存款余额虽然从5352.44亿元增长至11218亿元,但增幅已是不可同日而语,8年间存款余额增幅从25.6%下滑至5.6%,而在2012年和2014年增幅更是跌至2.6%。


值得一提的是,存款余额增幅在放缓的同时,贷款余额增幅也由高点逐渐下落。数据显示,2005年~2009年的5年间,各项贷款余额从1736.82亿元攀升至4486.68亿元,翻了2.58倍,同比增幅分别为11.6%、28.6%、24.6%、20.3%、34.0%。而2009年~2017年,贷款总余额从4486.68亿元攀升至8658亿元,9年间却仅增长1.93倍,增幅则从34.0%下滑至7.3%,其中在2013年~2015年,增幅更是分别下滑至3.6%、1.1%、4.0%。


“现在是资质好的企业我们追着给贷款,但人家不需要,而想要贷款来补窟窿的我们则拒绝。”上述银行人士感慨道。


 “温州的老板现在都看透了,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而我们现在也一直在向企业倡导,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量避免动用杠杆。”温州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许剑翩说。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2017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多年来,温州市坚持把化解“两链三险”作为首要任务,累计帮扶风险企业1600多家、处置不良贷款1590亿元,不良率从最高时的4.68%下降到2.69%。


拆走“中小微”


事实上,中小民营企业除了因此前深受民间借贷危机打击士气外,近年来温州因棚改也让不少中小微企业元气大伤,而正如郝伟所言,净利润低至尘埃,甚至是零利润空转的也不无可能。


“我们企业在2016年还是规模以上企业,不得已从瑞安搬到平阳县的工业园内,而之所以搬迁是因为此前当地政府把本该给予我们的土地指标卖掉了,导致我们的企业一直处于违章建筑状态中,随着温州大拆大改,企业只能被迫搬迁,现在入驻同一个园区的企业60%都是来自瑞安。”郝伟说。


企业的搬迁并不是简单地挪个地方,而更多的是背后的一本经济账。“我们每年光在路上的损耗就高达50万元以上。”郝伟说。


何为路上损耗?据其介绍,因为公司并非普通制造业企业,所用工人必须是熟练工,而从瑞安搬迁至平阳后,因为园区配套尚未完善,招工难等持续困扰着企业,为了使企业正常生产,只能高价聘用既往的瑞安工人,但其代价是企业将为此支付员工住宿费、伙食补贴费,甚至向园区购买员工夫妻房。“如果从企业单纯经营角度来说,企业的毛利润在20%以上,但因为其他不必要的成本等导致,公司现在基本零利润运行。”郝伟说。


温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之前温州的中小企业基本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场地就是自己家或租别人家的房子,虽然大部分属于违建,但毕竟是零租金或低租金,但随着棚改的拆除,中小企业也就失去了很大的成本优势。虽然温州的各个区县都在推广小微园对其招商,但他们并不愿意入驻。“因为重新购买或租赁厂房会把成本抬高,而且要搬到偏远的工业园里,毕竟不如在自己家方便。”


“一刀切的拆迁对小企业来说是灾难,拆10个死7个。”许剑翩惋惜道。


温州市住建委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以来,温州市将市区204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内的96个行政村纳入改造范围。目前,当地累计完成签约8.42万户,旧房拆除7.39万户,拆除面积达1153万平方米。如果以户均三口人计算,温州这短短的几年内就有22.17万人实现就地“移民”。


此外,据2018年国家实施新一轮棚户区改造(2018年~2020年),温州市还安排三年棚改计划13万套以上,2018年浙江省棚改计划中,温州计划开工151个项目100066套,棚改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


万洋集团总经理吴建民表示,很多中小企业被拆掉后,除了部分进入到工业园区,更多去了江西、安徽和江苏徐州等地。“城市建设是有周期的,要处理好拆和建的关系,对中小企业而言要先搭建好工业园区后再拆,这样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而事实上,被拆掉的中小微企业并非能轻易入驻所谓的小微园区。记者在走访某小微园招商中心了解到,凡是入驻的企业不仅要符合政府产业导向,每年还要达到亩产税收的标准才能购买厂房进驻园区。“温州的小微园基本都是如此,而我们这里的标准是2000元/年·平方米,并且企业5年内转让,如果企业破产只能由开发商或政府回购。”


不过,郝伟在采访中也表示,虽然此前家庭作坊式的成本很低,但也时时刻刻面临着电线老化等火灾隐患,现在入驻园区后,环境确实不一样了,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提心吊胆。


“个转企”来回折腾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仅是温州的中小企业被折腾,甚至连个体户也受到牵连,随着城市的拆迁改造,不少靠租赁沿街铺面的个体工商户也被连带拆除。不仅如此,几年前盛行于温州的“个转企”运动也让老板们叫苦不迭。


“现在温州大街小巷连卖包子的早点摊贩都可以说是老总。”温州当地人说。


河南人张晨(化名)和朋友来温州已经多年,做个体户的他靠开按摩店为生,年收入基本在三四十万元左右,而就在前年,辖区政府部门上门要求他将个体工商户转变为公司来运营。“当时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只是政府说改也就改了,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变成企业后平均每年要多缴3万~5万元的税,所以后来我又托关系变更回个体户了。”


上述温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个转企”是2012年省里说浙江的个体户占比过大,而企业占比小,而且部分个体户已经体量很大了,所以就要求把符合条件的个体户转变为企业,当时有个说法是“要把老板变成老总”,所以省、市相继成立了转企办,虽然并非强制,但也是有指标考核的。


“当时个体户转企业是有很多优惠政策的,例如转型后三年内免税收,温州为此也掀起了宣传热潮,工商部门还推出了全程无偿代办服务。”上述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不过因为后期地方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和落实,所以在2013年就已经大批出现企业又转回个体户的情况。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此前温州市工商局内部“个转企”专题汇报内容显示,截至当年10月底,温州市已累计完成“个转企”21910家。对照彼时省政府下达的全年完成5100家的任务目标已超额完成,完成率为429.61%。对照省政府给温州市三年完成“个转企”12700家的任务目标,完成率为172.99%。同时,对照温州市定出的2万家任务目标,完成率为109.55%。


记者注意到,该汇报内容也提到,随着“个转企”活动的推进,已发现12个方面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反映转后税额等负担增加,甚至出现政府部门强制变更办理“个转企”的现象。汇报内容举例称,某农家乐饭店在转前每月地税50元,转后每月缴税近1000元,增加近20倍;而原本转前不用纳税的,转后则国税部门上门催缴。据现有数据可查,仅在2014年~2015年间,温州市“个转企”数量分别为2.3万家和1.8万家。


“温州市这几年一直在推动‘个转企’,这是很荒唐的个体户本来就是社会的分工不同,没有成千上万的个体户,哪里来的企业,不能单靠指标来支配。”温州当地人说。


转型还是升级?


记者从2018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注意到,当前温州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温州需深化以“破”“立”“降”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新动能培育21条”,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型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事实上,温州也确实成绩斐然。上述工作报告中,仅在2017年,温州就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64家,新开工小微园23个、竣工368万平方米。政府也在坚持降本减负、培优扶强,推出企业上市“十条新政”,新增上市企业4家,形成超200家拟上市企业梯队,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数居全省第一。开展“十百千”助企服务活动,为企业减负122.4亿元,解决难题3820个。


不过,业内对温州如何在培育提升传统产业与招商引资“高大上”产业之间做出平衡,也保持审慎乐观,温州多位经济界人士在受访时均表示,就目前来看,政府主要精力可能更多地青睐于后者。


上述银行业人士也提及,如果是温州传统产业或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贷款,一般贷款额度不能超过其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比如皮革、制鞋、不锈钢商贸、家居类等,这些都是政府和银行不支持的行业。而如果是国家现在鼓励的科技型、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产业,银行支持力度会大一些,比如可通过专利权质押贷款、政府贴息贷款等,银行也会对这些行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授信。


吴建民表示,现在各地都在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命大健康等产业,导致同质化竞争严峻,这恰恰说明是不懂产业,问题出在政绩观和舆论导向、产业知识缺乏。


“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发展产业要‘无中生有’,但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吴建民说,大家都认为贵州能发展大数据产业就是靠“无中生有”,但实际上贵州发展的是“大数据存储”产业,是有地利的,比如当地气温条件和电力资源丰富,绝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而国内包括温州在内,都热衷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觉得是绿色产业,但实际上只要知道“能量守恒”就很容易明白,新能源汽车无非就是把绿色留给发达地区,把污染留给不发达地区。


“高科技与低科技只存在于实验室里,在生产线上不存在高低之分,并不是无尘车间和机器换人就代表高科技。在产业中,只有前端和后端、上游和下游之分,每个产业都有各自的分工。”


周德文表示,包括温州在内的各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来制定产业规划和战略,而非跟风而上。温州的优势是传统的民营轻工业企业,需要的是对轻工业的整合提升,而非轻易转型。


“一个擅长做眼镜的怎么能做太阳能?企业一定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很多转型死掉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周德文说,温州几十年的发展至少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而这是别的地方花钱都难以买到的,一个城市转型谈何容易,这不仅需要资本,还要有技术和人才等多种要素。“没有一个产业是落后产业,服装产业、眼镜产业就一定落后吗?难道大家不穿不戴吗?温州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是不行,但前提是不能把传统的优势产业丢掉。”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市2005年GDP从1600.17亿元已经上升至2017年的545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65.42亿元上升至14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665.97亿元上升至3159.9亿元;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则从868.78亿元仅上升至2149.2亿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也由2005年的4.1∶54.3∶41.6转变为2017年的2.6∶39.4∶58.0。第二产业明显下降。


《等深线》记者就相关问题向温州市金融办、发改委等部门发出采访请求,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PS:本文来源自《等深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南方略咨询》深度关注剖析企业销售、营销、管理趋势与创新,探讨最优化营销模式,分享最鲜活营销案例。【微信搜索关注:南方略咨询,即可领取10G最全系统营销完整学习资料】★★★★★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记得点赞,记得分享朋友圈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