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圣诞节,我是在冰岛度过的。
对于冰岛,很多人充满向往,很多人满怀憧憬,很多人将其列进此生一定要去的遗愿清单。当我旅途结尾在雷克雅未克机场点击发送了2018年最后一条朋友圈,收到了很多点赞和评论,其中一个文艺怀春的可爱小妹妹是这么给我评价的:“我的天!!!!冰岛实在是太美了!!!!这又是一定要和最爱的人去系列啊!”
看到这条评论,我一时失笑,不知该如何回复。陷入爱情的少女看到任何美丽的景色总是条件反射要与爱人一起分享,无可厚非,可惜难以在我这里引发共鸣。作为一个冷静自持(并不是!)的单身狗,所有散发爱情酸臭味的浪漫情愫统统避散,我对于冰岛最直观的感受只有一个:末世感。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冰岛全境没有火车/地铁亦或是轻轨,来冰岛旅游只有两种方式:自驾或者参团。出于对安全的考量,我们一行七人没有选择自驾的方式,而是报名参加了一个“南部黄金圈三天团”。
沿着黄金圈一路东行,你很难在路上遇到其他的汽车,更多的时候只有你身处的这辆小巴车,包裹着一车人昏沉的睡意,沿着不见尽头的公路无休无止地向前驶去。格外珍贵的冬日阳光好像是相机APP中花样繁多的滤镜,将眼前的皑皑雪山变幻成太阳未出时模模糊糊的雾霭蓝,霞光初绽时朦朦胧胧的桃粉色,夕阳西下时金光灿烂的萃金色,日暮西垂时混混沌沌的墨黑色。身旁无垠的旷野,湍流的河流,温柔依偎在蛮石身上的苔藓,随着车辆行进撞入视野,转瞬逃离在身后。相较于人文景观,我一向更偏爱于自然景观。一路上,我常常侧头看着眼前划过的景象,一边思考眼前的景色带给我的感受。当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或者现在回忆起这个问题,我发现自己的答案是“平静”。没有震惊,没有感慨,没有目瞪口呆,只有那种被大自然卷携的安宁感和归属感。就像微信开屏的那张图片,一个孤零零的小人站在浩大的星球面前,完完全全笼罩在星球阴影之下,他会是什么感受:“害怕”?“恐惧”?我看未必,也许更多的是一种仰望茫茫宇宙的谦卑和沉静感吧,正如我面对冰岛茫茫荒野的心情。
也许是为了缓解旅途劳累,我们的导游老爷爷一边开车,一边用英语为我们介绍冰岛的火山形成,河流变迁,植被生长,冰川消融。随着他的讲述,尤其是关于冰川消融或是火山喷发相关的场景时,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反观他倒是一脸平静,似乎毫不为此困扰。更有甚者,有一次他讲到他计划今后去xxx城镇买一套房子定居养老,以防将来海平面上涨将他现在居住的城市淹没。我当时目瞪口呆:怎么会有人这么平静地讲述这种“故土不再,背井离乡”的场景?!
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我们探访蓝冰洞时的导游身上。这是一个曾在几乎全球各大洲都居住过的彪形大汉,乱蓬蓬的胡须,红彤彤的脸庞,毛茸茸的毛衣,厚墩墩的登山靴,亲切且热情。开着特意为攀爬冰川改装过的奔驰大巴在冰川上横冲直撞,和每一个错身而过的冰川大巴司机热情招手,一路开着玩笑点燃车里氛围,热气腾腾的笑声似乎可以将冰川焐化。下了车以后,他脚踩着冰川对我们说:“嘿,今年的冰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下过雪呢,这可真是不常见。这对于不断消融的冰川和冰岛人而言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没有了大雪覆盖冰川会融化地更快。”我心跳一滞,皱眉望向他,“不过这对你们而言可是一件好事啊,你们可以看见更加纯净的蓝色冰川了嘿嘿嘿…对啦,你们知道什么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嘛?飞机啊,你们来这边旅游看冰川,同时也在加快冰川融化啊哈...”听他讲话,心脏就好像是提线木偶般忽上忽下,看他讲话的神情,既不是掩盖不住的厌烦和抱怨,也不是满不在乎的玩笑。终于有人按耐不住提问道:“那你们冰岛人是如何看待冰川融化呢?是很难过痛心还是…?”
他略微皱了一下眉头,像是在脑海里神速检索了一遍答案,然后认真回答道:“在冰岛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是Þetta Reddast,意思是指当问题难以解决时就坦然接受,总会有解决办法的!我们冰岛人的处世哲学就是如此…”
后面他还讲到些什么其实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但这句我完全听不懂的冰岛语引发了我的强烈兴趣,旅途结束以后我特意Google了一下冰岛人的生活哲学:
“Þetta Reddast”可以翻译成“一切都会过去!”冰岛人民是维京人后裔,骨子里天生就刻着海盗冒险精神,几世纪以来,冰岛人的生活似乎就是与大自然的博弈,历经风暴,火山喷发,地震,他们似乎在逆境中摸索出了一套安然度世之法,突破条件障碍,用乐观和坚持寻找困境解决之道。凡是总会有转机,困境迟早会过去,看似不以为意,将万事都不放入眼中的“混不吝”何尝不是一种天生乐天的态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船到桥头自然直”,中国古人也有同样的智慧。
所谓“庸人自扰”,这世间哪有那么多烦心事啊?!